良好的發展環境對于促進貧困縣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早日脫貧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對綏濱縣發展環境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思考、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良好的發展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于發展。作為貧困縣該如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課題。綏濱縣隸屬于黑龍江省鶴崗市,是典型的農業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本文圍繞如何進一步營造綏濱縣良好的發展環境,對綏濱縣發展環境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綏濱縣發展環境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環境建設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全縣的經濟發展環境顯著改善。
1.服務三農方面。搶抓“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的有力契機,水稻面積發展到一百多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創新農民增收方式。建成了中國寒地淡水魚養殖中心,網箱養魚;肉鵝飼養,肉鵝加工廠和熟制品加工廠投入使用。實施了農業產業改革。改善了農村面貌。
2. 服務招商引資和產業項目建設方面。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抓手”,完善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招商引資。開通了基本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和綠色通道服務體系,全力精簡辦事流程,方便辦理各項審批手續。
3.服務建設基礎設施方面。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發生顯著改觀,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生態宜居示范縣。
二、目前發展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
1.行政審批效率不高。盡管綏濱縣在簡化審批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距離企業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目前的行政審批還存在部門多、程序細、耗時長的問題。
2.職能部門服務意識不強。一些職能部門思想轉變慢,服務意識差,還習慣于“管、卡、罰”,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甚至人為設置障礙,借機中飽私囊。
3.政務公開不夠。政府系統透明度不高,信息公開手段單一,相關信息公布不全面、不透徹、不及時,許多職能部門網站內容不全、信息陳舊、長期不更新。
4.辦事人員履職不好。職能部門個別辦事人員不積極主動,缺乏耐心,態度生硬,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
三、關于營造綏濱縣良好發展環境的意見和建議
發展環境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綏濱縣要立足縣情發展實際,把解決當前突出問題與建立長效機制結合起來,把集中整治與持續推進結合起來,積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1.營造氛圍,建設政令暢通的政治環境。
在全縣范圍內采取多種形式營造“人人都是發展環境,優化環境從我做起”的氛圍;在廣大干部中牢固樹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第一要務”的觀念,把縣委、縣政府決策轉化為全縣社會各界共同維護發展環境的自覺行動。
2.優化服務,建設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
健全長效機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立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營商環境。一要繼續開展機關作風大整頓,狠剎懶散風,改善黨政機關干部形象。二要進一步辦好人民辦事中心,創新服務環境。要做到審批單位進駐到位、非稅收入控管到位、窗口人員調配到位、審批網絡對接到位。三要以構建政企溝通平臺為重點,鼓勵政府部門與企業搞政企共建,建立企業與政府部門直至政府領導對話機制,采取政企直通車簡報、微信、電子郵件的方式,讓企業遇到的問題及時、快捷的反映上來,政府及部門及時予以解決或協調。
3.改善金融環境,暢通融資渠道。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社會融資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
4.深化整治,建設穩定有序的法治環境。要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堅持重心下移,聚焦突出問題,緊盯關鍵崗位、重點部門、涉企行為、服務窗口單位和關鍵人,嚴格落實“一案雙查”和“一問三責”制度,堅決查處吃拿卡要等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
5.規范審批行為,切實提高行政效能。深入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繼續對現有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全面清理審核,對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的事項,一律不得作為前置條件;核準機關能通過征求部門意見解決的,一律不再進行前置審批;除特殊需要并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不得設定強制性中介服務,行政機關不得指定或者變相指定中介機構提供服務。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面取消。建立并公開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對經清理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實行“清單式”管理。積極推進網上審批,方便企業、方便群眾。
6.提升能力素質,全面從嚴管理干部。一是整治庸政、懶政、怠政現象。二是嚴格執行“四個一律”。公職人員一律不許插手企業的招投標行為,一律不許插手企業的工程建設過程,一律不許插手企業的采購行為,一律不許插手非公企業對企業各類合作者的自由選擇。如有違犯,一經查實,依法依紀從嚴處理,并報上級紀檢部門備案。三是強化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日??己恕V攸c抓好對各鄉鎮和經濟杠桿部門、窗口服務部門、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的考核。在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中,引入獨立第三方機構開展改善發展環境社會滿意度測評,對滿意率較低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嚴格實行問責。(作者單位為中共綏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