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獻綜述
就農村征信建設問題來看,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國外有關農村的征信措施對于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有很多借鑒意義。著名經濟學家肯尼斯·阿羅表示,信用是構成市場經濟的靈魂。印度最大的私營公司ITC公司在印度農村推廣了e-Choupal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解決了農村信息采集難而導致數據庫建立難的問題。不同的國家對于農村征信有不同的管理辦法和經驗。例如:美國征信為市場主導模式,運營主體為民營商業機構,是一種市場化的征信模式;歐洲征信業是一種公共征信模式,以政府為主導,設立專門的征信機構,不易盈利為目的;日本則采取的是會員制。
我國政府和經濟學家借鑒國外特色征信制度結合我國自身情況,穩步推進農村征信體系建設,大致有一下四種觀點和問題:
(一)農村征信體系不完善,推廣率低,農民對于征信體系了解較少。國家雖然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有關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但是征信部門及商業銀行對此的推廣卻沒有那么多的“熱情”
(二)農民貸款難。農民信用信息不完善,無法對其還貸能力進行判斷。
(三)農村征信法律不完善。法律的不完善性,容易導致不法分子鉆國家漏洞,騙取優惠政策,盜取征信信息,對征信信息提供者及信息用戶造成傷害。
(四)信息統計困難及保護機制不健全。農村面積較廣,而且較多為“熟人社會”對個人信息較為敏感,信息雜亂,統計起來會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信息保護措施不完善。
二、農村征信現狀
(一)農村征信發展弊端
1.農村征信體系不完善,推廣率低,農民對于征信體系了解較少。國家對于農民問題提出了三農政策,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但是人民銀行作為政府重要部門,信息化水平及其低下,沒有一個相對完整的信息庫,而且商業銀行以營利為目的,并不會花大手筆去做信息平臺建設,想農村進行宣傳和推廣。而且忽略民間信用平臺,是農村征信建設難上加難。
2.農民貸款難 。信息記錄不完善,無法全面了解農民的還貸水平,而且農民較為相信民間借貸,或者向親戚朋友借款。使商業銀行在農村貸款方面,交易數量較低。
3.農村征信法律不完善。在2011年的時候,國家尚未出臺有關農村征信方面的法律。使很多征信行為無法得到法律的保障。在出現信息泄露題時,無法用法律維護自身利益。有關信息公布的要求,公布多少,如何公布,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
4.信息統計困難及保護機制不健全。國家的信息統計是通過《農村信息采集表》表中信息分類較細,有關收入的問題是較為敏感的話題,使農民在填寫的過程中,有所隱瞞,信息出現偏差。信息的保護也是不到位的,信息的泄露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不論是征信部門還是民間機構,對于信息泄露沒有相應的應對措施。
(二)出現問題的原因
我國征信業較國際相比發展緩慢,經驗不足。從數據的采集,到數據庫的建立,以及數據的保護政策剛剛建立雛形或者說幾乎為零。國家制定了良好的發展政策,但是執行力度略有欠缺,由于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銀行自然不愿意主動承擔,而信息的主要來源是商業銀行。八大民間征信平臺,在經歷了長期的準備之后,到目前為止沒有掛牌上市,這就喪失了一部分民間資源。
三、構建農村征信體系的相關意見
通過對農村信用體系的調查與研究,發現了在發展過程的弊端及問題,影響了我國農村征信的發展,下面就給出幾點建議,用此來為我國農村征信發展做出貢獻
(一)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加強推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任重而道遠,不僅需要政府征信部門的干預,需要將政府的各個部門的合作。并且聯合民間的征信機構,搭建信用平臺,共享征信信息,建立數據庫。使農村征信業走入大數據時代。加強推廣,不僅可以走進農村進行講座宣傳,也可以在征信網站上進行宣傳,增加權威性和可信度。
(二)建立大數據庫,走進云時代。政府部門和銀行部門可通過網上業務辦理信息調出和下鄉走訪進行信息統計,并在網上錄入。防止在貸款時,信息不健全,導致貸款難的問題,信息數據的全面性,可以促進貸款業務的辦理,促進經濟的發展
(三)完善征信的法律條款。避免不法分子盜用信息,對信息提供者造成傷害和麻煩。在信息泄露時可以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完善法律保護國家信息,保護當事人的利益。對于信息披露多少,如何披露,應作出相應的規定,避免造成信息濫用的情況,引起信息危機。(作者單位為遼寧科技大學)
注:本文系遼寧科技大學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成果,項目號:2017101460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