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率市場化概述
利率市場化,是指市場的供求情況,會決定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中資的利率水平。主要內容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通俗來說,就是把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再根據自己的資金實際狀況,根據自己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對利率的水平進行自主調節,最終形成一定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但是這種體系和機制要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要由市場供求決定。利率市場化的發展,也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
二、貨幣政策由數量型向價格型的轉變的具體分析
(一)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由數量型向價格型的轉變
在傳統的利率發展中,主要是實行利率管制,雖然在某一時期對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下,利率管制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其一,家庭性的財產收入被損害,收入的分配格局遭到破壞,嚴重降低了居民的存款利率,致使家庭的利息收入水平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投資存款熱情。其二,對消費產生了一定的限制,致使總需求結構失衡。雖然利率管制的實施,使基準貸款利率比市場利率要低,有效地刺激了投資。但是,居民的財產性收入降低,消費水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致使消費水平下降。其三,為了擺脫利率管制的消極影響,金融脫媒出現, 造成了過高的金融風險。非常不利于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對金融行業的管控。
基于上述情況的出現,利率管制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系,促進利率市場化發展,成為主要的發展趨勢。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得到發展,但是在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中,往往會伴隨著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轉變。我國的數量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正在發生改變,其效力越來越不明顯,逐漸向價格型轉變。首先,貨幣供應量的可預測程度明顯降低,銀行理財等金融新型產品不斷出現,并且受到社會的認可與高度關注。這些新的金融產品流動性較好,屬于一種準貨幣形式的資產,貨幣供應量的測算口徑也因此做出調整。但是這些金融新產品的發展還不是很規范,市場監管還不夠嚴格,不能準確測定其具體的發展規模,這就使貨幣供應量的測算出現就困難。其次,融資渠道拓寬,社會融資中貸款的比重下降,數量型中介目標也就隨之減小。最后,數量型中介目標與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聯系減弱,價格型轉變趨勢不斷增強。
(二)適當加快貨幣政策由數量型向價格型的轉變的速度
首先,在社會融資過程中,直接融資的比例明顯上升,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在區域完善,為價格貨幣政策的發展拓寬了渠道[3]。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直接融資的水平不斷提高,其中,企業債券和股票的融資份額較大,是直接融資比例上升的關鍵。在目前來看,雖然我國的經濟市場中還是缺陷較多,處于落后狀態,但是金融改革的不斷發展,已經進一步完善了市場經濟發展體系,對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貸款基準利率市場化發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其次,微觀主體對利率市場比較敏感,能夠更快地對利率市場化的變化做出反應,強化了價格型貨幣政策的作用。對于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投資平臺來說,一般對利率市場化的敏感程度較低,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二者對利率市場化的敏感程度也在不斷上升。再加上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已經趨于平緩,而利率市場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二者之間的差距減小,這對于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投資平臺來說,對利率市場化的敏感性會進一步增強。這對于價格型貨幣政策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最后,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增加。顯著地促進了價格型貨幣政策的發展。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央行對人民幣匯率政策進行改革,增強了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固定匯率逐漸被放棄,有效率的提高了價格型貨幣政策的自主調控能力。
(三)關注貨幣政策由數量型向價格型的轉變的各種問題
其一,進一步提高銀行之間的競爭性,這也是促進利率市場化發展,發揮介個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通過加強金融法制建設,控制民營銀行發展規范,降低金融風險等具體辦法,提高銀行的競爭程度,還要進一步優化國有銀行的發展,提高國有銀行之間的競爭性。其二,促進基準利率市場化發展,正確處理同業拆借利率和過國債回購利率,發揮出價格貨幣政策的實際作用。其三,提高貨幣政策的時效性,根據利率市場的變化與發展,對貨幣政策進行管理與適當調整,盡量減小貨幣政策的代價,提高其轉型的速度,更好地實現價格貨幣政策的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貨幣政策由數量型向價格型的轉變,是利率市場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相關部門與人員要加大對貨幣政策由數量型向價格型的轉變的研究力度,根據實際情況,加快就轉型速度,發揮出價格貨幣政策的真正作用。(作者單位為黃岡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