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業仍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農業技術的不斷提高,推動了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大大提高了我國綜合國力。本文將對我國當前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一、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農業經濟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我國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十分嚴重
在我國“三農”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抱守傳統的“多、快、好、省”的激進思想,對生態環境保護未能高度重視,雖然短期內促進了各地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業經濟并不能長遠可持續發展。進入到21世紀以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雖然黨和國家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大大提高了,但在偏遠地區仍然存在急于求發展的激進思想,在發展當地農業經濟過程中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一味注重對GDP的追求,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獲取了短暫利益的提升,對當地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例如水土流失嚴重和水資源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樹木砍伐等,對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造成重要障礙。
(二)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較為單一
在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除了生態環境遭受到嚴重破壞以外,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單一同樣對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造成很大影響。在我國一些偏遠地區或者是邊疆地區,大多數農業發展仍然還是采取傳統的種植和收獲方式,與市場很難接軌,也很難采用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很難發揮現代農業生產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到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在每年收獲季節,農民基本上把農作物秸稈直接焚燒,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還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對于當地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很大影響。
(三)我國農業科技應用較少
雖然我國科學技術已經取得了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對我國人民的教育事業發展、經濟進步和生活質量提高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廣泛應用。科學技術同樣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與其他行業相比,我國農業科技應用仍然較少,傳統的農業耕作模式仍然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方式,不僅嚴重限制了農業產量,而且對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直接阻礙作用。
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經濟發展模式單一和科技利用率低等問題,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注重和提升:
(一)要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和意識
經濟發展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絕不可以犧牲當地生態環境為代價,必須要根據當地農業生產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和合理安排,確保農業生產資源都可以得到全面合理使用,在發展農業經濟的同時更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縱有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根據當地生態環境狀況進行調整,對于那些已經被污染或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環保部門必須要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助理,特別是對于垃圾中轉站的建設、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嚴格分離投放、嚴禁亂投亂放等。要不斷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和思想,對于那些已經被嚴重破壞的環境,必須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護和恢復,而且也要通過網絡和電視等多個媒體進行宣傳,以此來不斷提高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二)積極推動我國多種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建立
毋庸置疑,農業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是息息相關的,而且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和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也是息息相關的。當前,在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對當地資源未能充分利用起來,導致資源浪費現象十分嚴重。為確保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根據當地農業生產資源和生產條件采取針對性措施,實施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例如在每年秋收季節,可以把那些農作物秸稈等進行回收和再利用,通過沼氣發酵等方式,確保這些資源可以得到。要通過方式和途徑的建立,盡量減少農業資源的消耗,維護我國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
(三)要更加注重農業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
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僅要與當地的農業發展模式和農村生態環境相匹配,同時還要注重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農業科學技術的運用,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要在追求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結合當前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產量和生產效率,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為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經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