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政策實施以來,將過去的營業稅的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在根源上直接為企業財稅體制深化改革提供助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的負稅,有利于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因為營改增正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導致企業財務信息失真等不利于企業發展的狀況,因此對“營改增”下增值稅會計模式創新探討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通過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現存增值稅會計模式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同時對“營改增”下增值稅會計模式創新進行探討,促進企業經濟穩步發展。
一、“營改增”下增值稅會計模式的發展現狀
在2011年國務院提出的營改增模式,其最早是我國借鑒于韓國,這主要是一種價稅分離的計算模式。在企業經濟市場發展過程中,企業在購買產品、接納勞務或者服務工作時,這些所付出的勞動成本將均不計入產品的成本中,在最終的納稅過程中,稅務部門將依據票據進行納稅。基于此種經營模式,使用者無法向外部透漏企業內部經營的增值稅信息,隨著試行的不斷推進,營業稅逐漸被增值稅取代,原來試行的會計科目逐漸退出市場管理體制。
二、“營改增”的發展效應分析
(一)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在營改增背景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減少稅負,對于企業自身發展而言極為有利。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以來,我國大部分企業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取得豐碩成果,其不但對大型企業受益匪淺,同時對小中型企業發展也提供極大的動力,能夠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環境,促進企業不斷擴大再生產,逐步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建設速度。
(二)極大的促進稅收制度的完善
營業稅作為我國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過去在納稅過程中分為營業稅和增值稅。但是在后期的營改增影響下,地方財政將統一實行增值稅科項目,在短期看來,此種模式下,地方財政收入受到極大沖擊,但是以長遠目光來看,這項舉措對于地方稅務體系的完善及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其逐步實現了地方稅收健康增長。
(三)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增值稅一直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困惑的環節,隨著“營改增”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發展造成極大的稅負。但是避免了過去企業重復征稅的現象,為企業的發展及其升級提供重要的保障,加快了企業經濟建設的步伐,同時也提升了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由此可見,“營改增”政策的存在給企業帶來的利益大于弊端。
三、增值稅會計模式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報表過程中增值稅核算信息無法全面展示
在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過程中,增值稅是我國主要的稅種,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影響增值稅的因素十分多,比如財務狀況、經營狀況、資金流動情況等都會對增值稅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實踐中證明,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的發展及決策有著重要影響,財務報表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會計增值稅的直接體現,但是在我國現階段的企業經營過程中并沒有對此項增值稅會計信息進行單獨分析,這則給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由此可見,現階段增值稅會計模式存在一定問題,使得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無法準確掌握企業的發展狀況,同時給企業管理層的決策造成極大困擾,這對于企業的經濟建設工作是極為不利的。
(二)企業會計計量基礎不牢固
在現階段的企業經濟建設過程中,增值稅會計主要推行價外稅,主營業務收入中不含包稅銷售額,從會計收入的基本概念分析,其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企業會計準則》中這樣明確定義,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動服務等生產經營過程中獲得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但是就目前增值稅會計內容而言,銷項稅額與收入放入定義存在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由于存貨成本內扣除外購貨物的進項稅收額,則會出現存貨成本缺失的狀況,基于此種狀況,這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增值稅會計的實際運用價值。由此可見,在現階段的企業發展過程中,會計計量的基礎是極為薄弱的,這則使得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及其企業內部的決策工作造成極大阻礙,直接影響企業經濟發展的速度。
(三)存貨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按照國家相關稅法規定,企業從一般納稅人處買進貨物,應用進項稅額一項進行抵扣。而從小規模納稅人買進的貨物只能開具普通發票,因而則會出現價稅兩項分離現象,這樣的狀況對于企業自身的發展極為不利。導致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為,在企業的存貸一致的情況下,由于購進渠道不同,因此存貨成本組成成分則會發生不同的變化。由此可見,現階段的增值稅會計模式下缺乏可比性。除此之外,如果企業購進的貨物用在員工的福利和工程建設上,那么進項稅則不給予抵扣,則應該通過進項稅額轉出的方式進行,則出現采購貨物相同而使用方向不同導致存貨成本發生變化,同時差率退稅出口政策將原有的格局打破,由此可見,在現階段的企業經營過程中存貨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四)進項稅額核算和稅收征管不夠協調
在企業納稅過程中,“票到扣稅法”是最初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額抵扣制度,這種方式在很長時間內得到使用,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存在諸多漏洞。比如在企業納稅過程中,部分企業沒有樹立正確的納稅觀念,出現部分企業故意逃稅,因此出現大量的違章發票,從而導致大量的稅款流失,同時有關業務關系到不同企業之間專業發票的互相開具,導致部分稅款后移,其不但違背了誠信經營的理念,同時造成國家資金造成嚴重的流失。由此可見,現階段企業納稅過程中的進項稅額核算和收征管不夠協調已經嚴重威脅到企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對國家稅收的管理造成極大的困擾。
(五)繳納稅金的會計核算違反會計核算原則中的明晰性
稅收是國家經濟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國家財政部門發布的相關文件,在企業納稅過程中,企業應該在“應交稅金”一項下面設置“未交增值稅”這樣的格式來核算企業當月上交上個月還沒交的增值稅,同時在月底對于上個月沒有繳納的增值稅應該及時上交,秉承誠信經營的理念。由此可見,雖然對于增值稅的繳納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但是這種會計核算已經嚴重違反了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導致在稅金核算過程中缺乏清晰的思路,給繳納稅金的會計核算工作造成極大困擾,因此對增值稅會計模式下的繳納稅金會計核算進行科學改進。
四、“營改增”背景下新型增值稅會計模式體系的構建
(一)堅持稅法原則,嚴格辦公
在企業納稅過程中必須秉承誠實守信的基本的原則,但是由于各種體制的不健全,因此在過去的企業納稅過程中存在諸多漏洞。基于存在的此種狀況,首先,應該建立新型增值稅會計模式體系,在實踐過程中必須以會計為基礎,同時兼顧稅法的各項規定,開展統一核算,將國家和企業發展的利益兼顧起來,避免過去逃稅、漏水的狀況出現;其次,國家稅管局應該加強執法力度,加大對各個企業營業過程中的資金流動及其經營狀況做出科學分析,在執法過程中公平、工正、公開,幫助企業樹立正確的納稅意識,從根源處確保增值稅會計模式的合理性及科學性。
(二)構建新型增值稅會計模式
為了確保新型增值稅的有效性,則應該明確增值稅的費用屬性,將商品出售過程中的收取及支出的增值稅納入到商品的成本中。除此之外,在企業購買經費作為企業經濟活動的另外一種形式,在核算過程中分開核算,這樣則確保了核算的準確度。另外必須做好記錄工作,在新型增值稅會計模式下,為了確保增值稅科目的準確性,必須嚴格按照增值稅會計核算公式開展工作,按照國家稅法規定按時交納稅款,同時將核算及其交納稅款的數目進行詳細記錄,在報表項目設置方面,應該嚴格操作,將增值稅費用進行精確核算,從而確保記錄工作的有效性。
(三)保障會計科目設置的科學性
基于營改增的背景下,嫁接性是增值稅最顯著的特征之一,這個特征在我國財政收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基于增值稅的這一特征,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可以將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兩者統一命名為增值稅,同時在下面的第三欄,對于待扣稅金和銷項稅金進行詳細記錄。這樣則實現了會計科目的合理設置,能夠有效的消除進項稅額與稅收征管之間矛盾,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經濟建設的效率。
(四)建立價稅合一的新型增值稅會計模式
營改增模式推廣以來,各個企業都在對增值稅模式進行不斷創新,以便更好的適應社會市場的發展。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會計應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秉承尊重稅務模式的原則,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稅務處理工作,將增值稅作為費用單獨計入企業的利潤表中。同時將銷項稅額逐漸費用化,確保其與稅費之間的聯系,這則確切表現出增值稅存在轉嫁的特征。在新型增值稅會計模式下,不斷完善增值稅理論依據,從而有效提升會計模式的服務質量,確保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為企業的發展及其決策提供重要的數據參考,促進企業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本文通過對“營改增”下增值稅會計模式創新進行探討,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針對于企業過去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尤其是增值稅會計模式的創建,在管理過程中必須要不斷優化設置會計科目。同時建立統一的增值稅會計模型,使會計模式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其作用,為企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數據信息,為企業管理層的決策過程提出科學依據,促進企業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為中國人民大學/士卓曼(北京)醫療器械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