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農村地區大多數集體資產以現金和固定資產方式注入,資金支出主要表現在企業賬簿上,但卻無法清晰的了解資產的使用及管理情況。企業在注銷時,并沒有列明集體資產的處置方式,無法了解到企業的性質。2.集體資產出租不規范。目前農村地區的魚塘、農田及道路建設采取承包經營形式,存在出租手續不合法及不完整現象。集體資產的發包不公正,大多由村干部決定,并且承包費用標準也不規范,干部親屬承包費更低。3.專項資金管理不合理。專項資金的使用不合理,沒有應用到生產發展及專戶儲存中,而是將大多數資金運用到公益事業及行政管理中。補償款存在私吞情況,并沒有分配到農民手中,導致農民的利益遭受到嚴重的侵害。
(二)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費用審批方式不合理。財務審批工作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程序要求,工作在開展時由個別人決定,沒有經過集體裁決。審批手續在辦理時無經辦人及審批人,報銷憑證不規范,白條現象頻出。2.賬務處理不規范。明細賬設置不全,明細賬中的內容僅包括承包款及應收款項目,其他賬目僅在摘要欄中注明,不易核對,賬目錯誤現象頻出。會計及出納對賬的不及時,憑證傳遞的不合理及出現問題互相推諉等現象,增加了財務管理問題的出現。3.會計檔案管理方式不合理,會計資料經常會出現鼠啃、霉爛及蟲蛀等現象,影響著財務資料保存的完整性。
二、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規范化管理措施
(一)明確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內容
首先,要做好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將集體資產作為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做好產權登記工作,估計現有的財產價值,核實資產數量,構建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及資產管理機構,做好資產的管理及監督。同時,明確集體資產考核指標,將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及財務管理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將債權債務、凈資產及固定資產納入到集體資產的考核中去,對集體資產實施動態化管理,抓好集體資產管理,提升資產管理效果及管理質量。其次,做好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結合現階段農村財務管理的具體情況,建立健全的集體財務管理制度,規范現金審批及財務監督制度,優化財務管理程序,提升農村債務管理質量及管理效果,避免不良債權的發生。規范農村集體財務收入和支出,加強資金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及資源性資產管理。
(二)建立健全的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制度
首先,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加強財經法規知識培訓,意識到集體資產及財務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能夠切實維護集體經濟的合法權益,避免集體資產出現大量的流失現象,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為資產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行及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規范資產運營方式。加強財務管理及資產運營方式,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舉措,對優化集體資產管理質量,確保財務公開制度的規范化及合理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還有助于規范工作程序及工作方法,確保各項資產審批程序及收支審批程序的合理性,能夠嚴格按照財務規范要求,依法理財。
(三)建立財務管理群眾監督機制
首先,要求廣大的干部群眾要認識到財務公開的作用及意義,明確集體資產的增減變化情況,提升集體資產使用的透明化。采用統一的公開時間和公開內容,采用實效、實用和實際的原則,確保各項監督工作的靈活性、時效性及全面性,為廣大人民群眾監督提供支持。其次,合理設置財務收支計劃,明確債權債務的設置情況,各項財務收支要確保經過民主理財小組的意見后在入賬,并且要保證有會計主管人員及村級財務負責人的簽字。
三、結語
加大對農村集體資產的規范化管理,對提升農村集體資產的財務管理效果,推動農村地區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在集體資產及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但是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也引發了嚴重的財務管理問題,影響著農村財務的規范化管理。因此,要明確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內容、建立健全的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群眾監督機制,以此來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的規范化管理,提升農村集體資產的財務管理效果及管理質量。(作者單位為阜陽市潁東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