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在公開場合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對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的熱情近幾年也空前高漲。其中楊忍(2014)提出了完善制度建設和強化師資力量,同時提出泛在學習環境的構建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王毅(2015)提出高校應創新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加大創業教育改革;高校大學生應完善自身的創業知識,培養創業能力與創業精神。肖艷(2016)通過分析國內外財經類人才創新創業培養模式,提出了采用線上線下創新教育相結合的模式,通過項目管理,增強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技能,構建多層次師資隊伍和多種類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系等建議。研究的內容較為全面,本文在此基礎上針對目前應用型高校財經類專業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遇到的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建設以及學生創新創業動力等問題,提出了以下的構想:
一、確定了財經類專業內涵式一專多能的教育目標
應用型本科應當為不斷提高職業能力而學,為就業、創業、創新而學。不是各個經營管理崗位都面面俱到,而是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滿足各行業、各崗位會計、審計、金融等財經類工作的基本需要,這就是內涵式一專多能的教育目標。這一目標決定了我們的主要課程自始至終圍繞著會計、審計、金融等課程做文章。這是體現專業特色的最重要基礎,其他一切教學改革,都圍繞著這一基礎進行。
二、構建了適應內涵式一專多能教育目標的課程體系
在財經類相關專業中新增加成本管理會計、金融企業會計、稅務會計、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內部控制與風險、網店經營管理等技能型課程,拓寬就業能力的同時,將高等數學、數據庫基礎等較難形成就業能力的課程去掉,將大學英語課改為商務英語,并同時在選修課體系中新增了一些會計審計、金融等財經類技能型課程,構建了適應內涵式一專多能教育目標的課程體系。
三、初步形成了專業教學團隊的培養特色
在不斷充實專業教師隊伍的同時,經過一系列摸索嘗試,形成了專業教師隊伍培養的“123”模式。
(一)指“一師一企”聯系制度,即每位教師至少聯系對接一家企業,并作為校企間合作的責任人或聯系人,與該企業保持長期、穩定、深入的聯系和合作,如企業接受學生實習或就業、聯系有資質的會計師來校承擔教學工作、結合專業實際情況,和企業共同制定、更新人才培養方案等等。
(二)指專業教師要以達到雙師資質為標準,已有會計師、審計師、經濟師、理財規劃師資格的,要以取得講師資格為目標,已有講師資格的要以獲取會計師、審計師、經濟師、理財規劃師資格為目標。
(三)指專業教師要同時具備三種職業能力,一是理論上的創新能力,即不僅能將書本上的理論講透,還要能積極參與教研科研;二是要有實踐中的操作能力,即不僅要在手工模擬實訓中上好課,還要能有效掌握三種以上財經類實訓軟件;三是要有一定的教學與管理能力,包括承擔教學管理工作、擔任輔導員、組織團隊參加各種專業競賽等等。
四、搞活第一課堂,搞好第二課堂,創建完善“問題導向”學習模式
通過搞活第一課程,搞好第二課堂,多渠道多形式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問題促學習,變教師為主的教學為學生為主的求學。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要求學習知識的過程,并且是最為重要的過程。在教學過程序中,以“學”為起點,以學習者為中心,一切教學環節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著學習者自主學習來展開來進行,并給予這種自主學習以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服務。由此可以看出,問題導向學習模式,是一種學生為主,能力為本,以應用倒求知識,“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的學習機制。目前廣泛開展的參與競賽、翻轉課堂等其實都是“問題導向”學習模式的不同表現形式。
五、確立了以軟件教學為主,以模擬為主的實訓模式
由于財經類專業如會計資料的保密性等因素,會計審計專業頂崗跟崗實習難度較大,手工實訓因為憑證等原始資料固化程度較高,實習效果實際并不算好。我們從實際需要出發,大批量購入多套分環節、分崗位會計、審計、稅務實訓軟件,較好地滿足了學生實訓的需要。(作者單位為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項目:石惠惠老師主持的安徽省省級質量工程教研項目《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號:2015jyxm424)結項成果;
王德禮教授主持的安徽省省級質量工程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財務管理專業卓越理財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號:2016zjjh03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