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資對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影響
企業經過多種途徑獲取的有機配置以及或獲得資金占比,這是企業融資結構的相關定義。公司治理結構具體是指對不同利益關系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從而對經濟目標的制度進行安排。公司治理結構因為融資結構的不同而變化,融資結構會促使企業相關的投資者形成不一樣的控制權以及剩余索取權,其也對企業破產時投資者的結算方式進行決定,并且也決定經營者的經驗模式與方向。由此可見,融資能夠帶動經營者的工作積極性,并且對企業公司的治理模式有很大的影響。
二、上市公司治理的融資結構存在的問題
企業融資是目企業進行經營決策中的關鍵內容,企業在市場中的價值直接取決對企業在資本結構上的不同安排。初期的資本結構理論直至目前的融資理論,其逐漸成為了企業完整的有序融資理論。其一是偏好性的內部融資,其二是對留存盈余以及債權進行重視的融資;其三則是股權性融資。
(一)資產負債率偏低
最近幾年,因為我國的信貸政策以及企業本身經營上的不同,和國際上的上市公司以及國內沒有上市的企業相較,大部分的上市工資公司資產負債率在50%以下,并且債權融資能力不夠,在我國的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下逐漸的形成了下跌的趨勢。依據不完全統計,和西方的一些資本市場相較,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融資形式以股權融資為主,公司股權融資占比要比公司債券融資多,并且對企業目前的治理模式和股權穩定性有直接性的影響。這種融資方式對一些成長型的公司來講,成本高并且融資模式比較簡單。
(二)股權結構不科學
在目前我國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中,國有的股權占比很大,并且很多的國有股權不能在市場上流通,呈現出了集中的現象。一些分散性的個人投資基本占據了大部分流通股權,這樣就導致了股權結構太過集中以及太過分散的極端現象,還有些控制性的股東以及中小型股東在利益上極有可能存在沖突。
(三)融資穩定性差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融資一方面倚重股權融資,通過增發股票等方式募集資金,一方面倚重銀行融資,受制于銀行信貸政策的變化。在銀行縮減信貸規模,證監會限制定向增發等情況下,公司融資渠道受限,上市公司難以通過以前的融資渠道滿足融資需求,導致上市公司融資成本上升。
三、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措施
(一)健全公司股權結構
對國有股權的運行制度進行改善,在此基礎上推行股權多元化的方式,減少股權集中的現象,以免有政企不分的現象出現。合理的運用股權回購以及轉手的方式,在多個方面上對國有股的比例進行降低,指導資本往經營情況好的公司流動,并且形成相關的鼓勵與約束制度。合理的減少控股股東的占比,對一些一股獨大的現象進行解決,從而讓公司的治理機制更加的合理。
(二)提升債務融資占比,發揮銀行作用
在目前的國內情況來看,銀行對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有很大的影響,銀行的存在能夠對行政干預的程度進行降低,并且也對自身存在的風險進行減少。合理的將商業銀行的治理機制進行引進,能夠讓銀行成為企業經營的通道。所以,國有銀行要對產權制度進行有效的改革,以債券的方式對國有企業進行約束,同時還要將相關的法規進行完善,充分的發揮出債權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三)大力推廣資本市場
在目前的企業的發展中,股票市場是其在正常運行中不能夠缺少的部分。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來看,最為關鍵的是對股權融資行為進行規范,對股票市場進行完善,充分的運用融資資金,以此將股票市場的監管能力以及資源配置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除此之外,還要大力的發展債券市場,帶動利率的市場化,增強債券的流動性,激勵相關的企業進行債券融資。從而促使股票和債券市場的穩定發展,在此基礎上建設企業合理的融資結構。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公司與企業的治理結構對其本身的各種制度進行了合理的安排,而融資結構對公司與企業治理結構有著很大的影響,其對治理結構的有效性有直接性的影響。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對融資結構進行完善,能夠充分的發揮出治理結構的在公司運行中的作用,以此提升了上市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作者單位為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