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資源整合要樹立大局意識,以前瞻的眼光和開闊的眼界,關注企業所在行業、區域、領域存在的風險,注重發現可能影響企業經濟安全的各種苗頭性問題,及時發出預警,提醒有關方面采取預防措施;要從宏觀上、從企業經濟發展的整體和全局角度,抓住宏觀經濟的大勢、圍繞企業發展的大局,服從管理層的宏觀決策,在全面審視企業管理和發展的基礎上,突出重點,依法審計。具體來說,就是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始終堅持企業審計上下一盤棋的思想,整合審計資源,提高審計資源利用效果和效率。
一、審計人力資源整合
審計資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 審計人力資源整合是審計資源整合的關鍵。審計人力資源整合的目的是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并為其發揮其積極性與創造性創造條件。(一)人力資源素質的整合。隨著審計領域的不斷拓展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的不斷完善,內部審計將全面轉型與發展,要保持一支強有力的審計隊伍,必須提高審計人員自身的工作能力,在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礎上,對審計人員的組成結構和知識結構進行不斷調整。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審計人員掌握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強化綜合分析能力,掌握和運用現代內部審計的理論和技術方法,提高利用計算機的水平;重視對審計人員的系統培訓,加快知識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審計環境;積極引進懂法律、工程等相關知識的人員,以獲得所需的技術力量。(二)人力資源配置的整合,在審計項目計劃整合的基礎上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的整合,統籌謀劃、統一組織開展綜合性審計監督,充分考慮審計項目對人力資源和審計人員能力專長的需求,促使人力資源配置的最優,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平衡各部門間的審計任務。
二、職能部門間的資源整合
(一)整合內部監督資源。內部審計應加強橫向聯合,合理地利用內部監督體系中有關監督部門的功能、權威和信息,建立廣泛的、必要的聯系和配合,保持較好的協作關系,注重審計計劃的溝通、審計過程的合作、審計信息的共享,構建內部審計與其他監管部門的協同機制。(二)整合職能部門資源。內部審計應加強與其他部門間的協調與協作力度,應從組織整體利益出發,以增加組織價值為目標,從維護秩序向形成合力轉變,從以本部門獨立開展監督為主向注重和促進職能部門發揮專業管理和監督作用轉變,在維護經濟秩序的基礎上,努力配合并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切實履行監管職責,促使各項生產要素形成企業管理和發展的合力。
三、內外部審計資源整合
內外部審計資源整合是指加強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聯系,形成以國家審計為點,社會審計為線,內部審計為面的立體審計監督,建立和諧的審計監督體系。內部審計要充分依托國家審計的行政權威,建立完善內部審計制度,擴大內部審計的發展空間,建立內部審計對有關領導的適當約束機制,提升內部審計地位和價值;內部審計要充分利用社會審計的技術資源優勢,加上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科學整合,優勢互補,提升內部審計效能,特別是在一些專業性很強的知識領域,應當采取聘請專家的方式予以解決,提高工作質量、節約成本、增強審計結果在社會公眾中的可信度。
四、審計信息資源的整合
審計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審計成果、被審計部門的各種資料、相關法規制度等。審計信息資源的整合是實現審計業務管理科學化的必要條件。(一)提高審計成果的利用和轉化水平。一方面,提高微觀層面的審計成果利用和轉化,加強審計結論落實的制度建設,為審計成果的利用和轉化提供基本保障;健全責任追究和問責機制,落實審計公開制度,把審計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提高宏觀層面的審計成果利用和轉化,加大對審計情況的綜合分析和信息反饋力度,重視并加強對單個審計項目問題相互聯系的分析研究,由點到面、由表及里,注意總結提煉出具有共性或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善于從體制和機制層面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向決策層和管理層反映,做到標本兼治。(二)提高審計信息資源的利用和共享水平,加強審計成果的信息共享,建立審計法規庫、審計項目信息庫等信息共享平臺,使內部審計人員既能夠縱向調閱被審計對象的歷史審計檔案,又能夠橫向參考其他同類審計項目的相關資料;審計過程中要把被審計對象的財務信息、流程控制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其他各類相關信息有機結合,關注數據采集與數據加工的過程,同時充分關注和利用被審計對象自身管理信息資料和內審外查的相關資料。與此同時,利用網絡建立審計資源基礎平臺,使各項審計資源形成互補,為審計業務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需要。(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