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近年來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濟實體參與市場競爭,為數不少的企業在負債經營過程中債務負擔日漸嚴重,經營效益惡化,財務杠桿也就成了企業管理中的一項核心指標。為了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并且能夠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競爭,許多公司開始擴大規模,此時,籌集資金就成為了首要任務。由于籌集渠道的多元化發展,舉債籌資與權益籌資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因此,二者的比例成為了學者們研究的熱點,企業也開始重視財務杠桿的效應。
西方許多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快,市場經濟完善,對財務杠桿的研究相對中國較成熟,并且企業也已充分的運用財務杠桿效應,使得其自有資金越來越少。而中國的經濟發展比較慢,市場還處于不完善的階段,以至于財務杠桿的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論指導和經驗借鑒,但已經受到了重視。然而,公司的管理者不能為了提高公司的業績而盲目地增加公司的負債,提高財務杠桿,而應該根據公司的自身性質來運用財務杠桿;同時,公司股東的資產凈利率是衡量公司業績的全面指標,最能集中地體現公司的綜合實力,越來越受到管理層與投資者的關注。而公司財務杠桿的變動會影響公司的股東權益凈利率,因此,分析財務杠桿與公司股東資產凈利率之間的相關關系,以便于公司能夠有效地利用財務杠桿,提高公司的業績。
二、數據收集
本實證研究的所用數據來自上海證券報提供的上市公司數據。 選取了105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此外,為了實證的準確性,本實證研究還剔除了數據不全的幾家上市公司。
三、模型分析
本文根據MM理論可知,由于股東風險隨著財務杠桿增加而加大,股東資產凈利率也隨著財務杠桿的提高而增加。但在我國市場,二者的關系有待實證的檢驗。
研究假設:假設 財務杠桿與權益凈利率成顯著正相關
選取的自變量為財務杠桿系數,它的計算公式為:
選取的因變量為股東權益凈利率(ROE)是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稅后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可以用如下公式來表示:
股東權益凈利率=稅后利潤/所有者權益
本文采用線性回歸模型,探討檢驗自變量財務杠桿(X)與因變量股東權益凈利率( )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還加入了一些相關變量例如將資產負債率、綜合杠桿等等,將它們一并導入作為方程的其他變量影響,從而對公司以后的運營發展提出建議。
建立的線性回歸方程如下:
Y=++ξ
其中為常數項,、為自變量的系數,ξ為其他變量影響
(一)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對樣本數據通過Eviews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輸出結果見表1-1。可以看到,在樣本中,股東資產凈利率均值為 -23.58%,最大值為 28.6%,最小值為-26.05,財務杠桿的均值為 1.67,最大值18.05,最小值-10.62%,可知上市公司可能會利用財務杠桿來舉債來維持或擴大企業的經營業務的行為,并且各公司對財務杠桿利用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綜上,可以看出公司的財務杠桿與股東權益凈利率可能存在一定的關系。
(二)相關性統計分析
相關系數為1是完全正相關,由表1-2可以看出財務杠桿與股權權益凈利率的相關性為 0.042414,成弱相關性,可能是因為取的數據是有各行各業,不具有針對性,且數據樣本并未剔除負數,所以相關性較弱。表中還可得知財務杠桿與綜合杠桿的相關性0.691533,財務杠桿對綜合杠桿起著較大的影響。
(三)回歸模型結果
根據表1-3數據可得,模型估計結果為
y=0.024253x+1.694408
從系數的顯著性來看,Prob.值都小于5%的顯著性水平,說明模型回歸的系數非常顯著;從模型整體的顯著性來看,F值為3.266877,相應的概率值Prob.為0.0073,可以拒絕模型整體解釋變量系數為零的原假設,說明模型的整體擬合情況良好。模型中解釋變量的估計值為0.024253,標準差是0.120274,標準差是衡量回歸系數值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的,越小越穩定。DW值在2附近,說明該模型殘差序列具有獨立性,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性。
股東資產凈利率與財務杠桿呈正比例,這個實證結果符合之前的MMl理論。股東的風險隨著財務杠桿的增加而增加,作為補償,股東所要求的資產凈利率也隨之提高。因此,資金的來源方式影響著股東權益凈利率。且財務杠桿與股東權益凈利率呈正相關關系,因此,可以更好地證明股東權益凈利率與財務杠桿的關系。也就是,一個公司若要提高其股東資產凈利率,則應該增加負債籌資,使其財務杠桿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探討的是財務杠桿對股東權益凈利率的影響。研究發現,財務杠桿對股東權益資產凈利率有著正相關關系。因為財務杠桿與公司的規模、成長性均呈正比例關系,與資產盈利能力負相關。規模大、成長性高的企業債務融資的比重較大,而資產獲利水平高的企業反而負債少。所以,上市公司在選擇籌資方式時,不能為了增加股東權益凈利率而盲目地提高財務杠桿,增加負債比重,而是應該根據自身企業規模、成長性、盈利能力等性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合理的負債規模。
(二)建議
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加強生產經營能力。為了提高息稅前收益率以發揮財務杠桿正效應,必須提高債務性資本和權益性資本的利用效率,增加投資人的回報,同時,資本的運用是為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所以企業應當提高生產經營能力,增加企業息稅前利潤,以便更好的發揮企業的財務杠桿效應。
適度負債經營,合理確定資本結構。負債經營能夠增加股東利潤,并產生節稅收益,發揮財務杠桿效應,企業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控制負債比例,適度負債經營,找出財務杠桿正負效應之間的平衡點,以期望達到利潤最大化。
優化負債的方式,調節負債利息。為了發揮財務杠桿的正向效應以增加利潤,企業應當盡力降低負債利息率,而負債利息率由負債融資方式決定,企業采用不同的負債方式募集資金,承擔的債務利息不同。所以,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負債融資方式,合理調整融資結構。(作者單位分別為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財務管理;江蘇師范大學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