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內涵和特點
服務型政府是一種全新的概念,是指在民主政治的基礎上,注重UI市場經濟的適應性,突出政府的服務大眾、服務社會的基本職能,是一種以農民作為本位的政府形象。服務型政府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第一點,民主性。政府始終堅持民意,維護人民利益,為人民服務,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點,法治性。政府始終堅持依法行政、違法必究的原則,使權力行使有一定的加鎖。第三點,透明性。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都嚴格按照法定程序給予公開,便于人民群眾及時了解政府部門的相關動態,對于執法、行政、司法等方面的內容應該適當加以公開。
二、和諧社會與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系
社會和諧是指社會各個層面在整體上表現為公平、公正,不存在相應的社會矛盾和利益沖突。這種社會的建立往往需要政府和人名群眾的共同努力。服務型政府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和諧社會的構建又是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關鍵。因此,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又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服務型政府始終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秉承著親民、法治、透明、務實、廉潔、負責的政府服務態度,使人民大眾的各項工作有效地開展,最終實現和諧社會。
三、社會和諧視野下的服務型政府建設對策
(一)樹立以公眾為導向的服務理念
政府在行使相關職權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以公眾作為導向、以提高行政的效率作為目標的服務理念,根據人民大眾的實際需求,建設服務型的政府。政府應該改變以往的政府服務理念,摒棄以往的“官本位”管制理念,堅持執行“民本位”的服務理念。首先就要加強對政府領導干部的民本位的教育,使政府干部改變以往“官本位”的習慣做法,始終將人民群眾放在第一位置,不管立法、司法、執法等方面都以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作為最初的出發點,將人權作為法律的基本價值從而提高領導干部依法治國的自覺性。其次應該積極引導人名群眾的參與,調動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積極主動性,便于有效地監督政府行使職權。同時,政府在決定行使有關人民群眾的職權的時候,應該提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便于有效地執行相關的職權。
(二)注重從法治出發建設法治政府
要建設服務型政府,就應該以法律作為指導,相關行政的職權應該由法律規定,按照法律形式,對法律負責,使得政府的相關工作更加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這種政府行政的行為不但要求行政行為的質量和效率,還必須始終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為社會競爭提供一個社會公平的環境,使每個公民都能得到政府服務。依法行政作為政府部門行使職權的有效依據,既要明確行使職權的主體,又要落實主體在行使過程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此才能使行政相關部門有所約束,避免個別政府以權謀私。同時,在行政決策的過程中,還應該始終堅持政府、專家、群眾為一體的決策機制,嚴格按照確定目標、擬定方案、優選方案等方面的決策程序,保證行政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三)行政許可部門實施一站式服務
相關行政部門在行政審批權利過程中,應該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考慮政府政務服務的服務效能和效率,避免政府部門服務工作的繁瑣性和復雜性,為企業、客商、群眾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實現一窗式辦照辦證,促進工商、質監、稅務等相關部門信息共享和利用,進一步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簡政放權,減少手續,降低企業辦事成本。例如企業在辦理工商營業執照、質監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的時候,政府部門可以為其提供一站式并聯服務,提升政府部門的辦證質量和效率。希望在全國范圍內,特別是不發達地區,建立一站式服務的行政許可服務中心。
四、結語
建設服務型政府,構建和諧社會一直以來是我國政府和人民的迫切希望,是我國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 市場經濟進步的現實需求。要做好和諧社會的構建,首先就要注重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服務型政府應該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經濟調節職能、社會管理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等,逐步完善政府的管理方式,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率,構建公開透明、運轉協調、清正廉潔的政府行政管理體系,保證各項行政工作有效地開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有效地行政服務,保證政府行政部門的質量和效率,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奠定扎實的基礎。(作者單位為天津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