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力市場運行模式分析
(一)垂直壟斷模式
垂直壟斷模式是現階段在電力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的運行模式,垂直壟斷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通過一體化的方式將電力產生過程、輸電、銷售電力以及供電過程進行壟斷管理從而達到有效禁止非正規電力企業的獨立售電的問題。善于使用此種方法的管理模式的還有規模較小但是盈利狀況較理想的電力體系,簡而言之,垂直壟斷的各個國家在電力工業管理方面的普遍使用的模式。
(二)發電競爭上網模式
發電競爭模式保留了垂直壟斷模式的將電力產生過程、輸電、銷售電力以及供電過程進行壟斷管理的特點,發電競爭的上網模式主要是由統一的電力代理進行電力資源的購買以及對各發電廠的分配,此后用戶可以直接通過發電廠進行電力資源的購買,在此基礎上,此模式電力市場中引入了人競爭的成分,允許不同的相互獨立的電廠存在是此種模式最大的特點。這一操作過程對不同的職業等級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對于電網的運營的管理機構,他們負責的工作主要包括電能的分配以及交易過程的掌控工作,另一方面,電網的運行中樞即電網的安全性以及分配的合理性工作也由此部門負責,這也意味著電網的運營與管理機構應該解除與各個IPP的所有關系(包括經濟等方面的聯系)。
(三)完全競爭模式
完全競爭模式的主要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發電廠的建設情況以及運營情況是此類機制使用情況的直接反映,發電廠所創造出來的電力的重要途徑是直接向配電公司以及電量需求較大的單位等組織,用戶所用的開放情況完全由輸電網絡系統進行統一的管理和監控。選擇權主要掌握在配電公司等的手中,在此過程中配電網絡處于關閉的狀態,雖然此環節其決定性作用的是調控的環節,但市場存在的風險是由買賣雙方共同承擔的。
(四)零售競爭模式
在此種模式的運營過程中,發電、零售兩個環節會展開完全開放的競爭,這使得用戶所獲得的自主權大大提升,零售競爭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相對獨立的發電公司以及用戶均擁有同等的選擇權,同時獲得選擇權的用戶的范圍也在一步步擴大。在此模式的運行過程中,發電、零售與輸配電這三個主要的環節之間完全不存在直接的關系,用戶均可以對開放的配電輸電網絡進行監督和評價,這是供電零售公司出現的主要原因。
二、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和模式
(一)對輸電環節進行綜合考慮并進行改革
由高度壟斷的模式逐步向市場模式進行轉化是中國國內進行電力方面的主要改革方向,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近期改革的重點開始轉為"廠網分開,競價上網",雖然廠網的分離工作進展的較為順利,但是競價上網的實施力度遠遠不夠,此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兩方面:一是上網所用電的價格受到相關部門的嚴格管控,而是區域之間的電力市場建立力度的缺乏使得不同省份之間的電力交流傳輸量很小。
(二)落實輸電公司與配電公司的分離工作
電力的產生、運輸以及配送工作都是在一套完d2e1ff4b62d2d41a06a620b0e3e92183整的技術體系下進行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水平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只有將信息技術不斷融入各個過程,通過遙控等相關技術進行電力的供給和運輸,采用現代技術進行電力的調度才能夠不斷提高供電的質量以及安全性能,提高供電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三)加快建立獨立的輸配電價的建設步伐
電價的調整涉及到較大范圍內的變動,相關的程序和步驟相對繁瑣,同時具有較為集中的權限集中的階層,在調整過程中市場的價格變動以及投資成本的變化情況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理論上來講電力的輸送以及分配環節屬于網絡型自然壟斷的范圍,相關的規定內容指出用電的價格應由政府統一決定。
(四)不斷健全電力監督管理體系
中國電力市場的主要現狀包括:第一,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并進一步導致市場競爭主體的缺乏;第二,市場體系的完善程度嚴重缺乏,競爭力度達不到理想的情況,當前情況下在發電贏市場的基礎上引用的競爭模式使得不同的發電企業成為主賣方而起關鍵作用的電網公司成為買方,另一方面,輔助市場化改革的相關措施的進度相對緩慢且與市場的發展狀況不相符,這使得國內的配電的價格不能得到有效的開放,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結語
本文依據我國電力體制發展狀況研究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出應對電力體制改革中出現問題的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外在電力方面的改革均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相關的改革經驗表明,只有保證市場經濟主體足夠充分才能夠開展合適的電力市場化改革,經濟主體是改革的根本,另一方面,可靠的、質量相對較高的店里網絡也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證,在今后的改革過程中應該不斷進行經驗的總結并進行新技術的應用探索,相信不久的未來,電力體制改革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作者單位為廣東省韶關粵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