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單位、組織與個人必須要履行的一項基本義務,隨著營改增的不斷實施,高校的稅務問題也發生了一些改變,本文對高校在營改增背景中的涉稅問題進行分析,并且對合理避稅方法進行探討,旨在促進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
引言
高校發展過程中,對各種經營收入必須要進行合理納稅,當前高校的經營收入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高校開展科研活動取得的收入,例如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科技開發等,二是高校利用自己的資源提供服務所獲得的收入,例如房租、停車費、版面費、培訓費等。隨著我國不斷實行“營改增”政策,高校在納稅人資格、稅務問題的處理上發生了變化,在合理納稅的基礎上,高校重視新環境中的合理避稅工作,高校可以加強對各種經營過程的統籌管理,從而達到合理避稅,以促進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營改增
營改增是我國稅收制度的一次創新,是指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從而可以減少重復納稅環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為了順應深化改革總體部署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也是稅收體制改革的體現,可以積極調動各行各業的生產積極性,尤其對服務產業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促進產業發展、消費升級。通過營改增還可降低小額納稅人稅負,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帶動擴大就業。對于高校而言,營改增也為高校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二、營改增之后高校的涉稅問題分析
在實行營改增政策之后,隨著營改增范圍的不斷擴大,從最初試點的行業逐漸發展到其他行業,關于高校的涉稅問題也越來越繁多,高校納稅人資格認定是高校涉稅問題中的一個重點,根據2010年發布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認定管理辦法》中規定,高校屬于非企業單位,可按照小規模納稅人進行納稅,很多高校都從簡化會計核算的、減輕稅負的角度出發,選擇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而在2013年12月出臺的相應規定中,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資格條件進行了重新界定,按照新的規定,稅務機關根據高校的年經營規模對其納稅資格進行確定,高校經營過程中只要年收入超過500萬元,且常發生應稅服務的,則不能再將其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認定高校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從而增加了高校的稅務數額。高校作為事業單位,是提供教育服務的主要場所,與一般的企業經營有很大區別,因此在高校發展過程中要針對營改增之后的涉稅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在合理納稅的基礎上可以采取合理的避稅措施,對一些稅務項目進行有效規避。
首先,要建立健全高校稅務核算內控制度,維護學校利益。高校的稅務工作比較繁瑣,除了國稅以及地稅部門之外,由于高校的經營項目涉及方方面面,因此辦稅人員還需要和房地產管理部門、停車管理部門等多個部門進行聯系,高校的開票人員也有多種票據。在高校發展過程中要從內部控制角度著手,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要求,對稅務核算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完善,按照經營范圍不能亂收費,還要注意合理收費,維護學校的利益。另外,可以將高校的經營部門與財務部門職責分離開,高校財務部門內部的辦稅人員、開票人員、出納等崗位也要實行職責分離,開票人員是涉稅問題中的關鍵人員,要嚴格按照財政、稅務部門的規定對票據進行管理,防止出現開票錯誤現象。
其次,要進行合理避稅。合理避稅是高校涉稅問題處理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在高校發展過程中針對一些常見的稅收項目,可以采取合理避稅的方式對稅收進行規避。例如對于個人所得稅,除了在工資收入上合理節稅之外,還可以提供其他方法提高家庭的綜合理財收益,尤其是隨著高校工作人員的收入水平不斷增加,可以通過稅務籌劃合理合法避稅,從而實現高效理財。在個人所得稅的繳納過程中,針對高校的工作人員使用最多的方式是投資避稅,投資者可以利用的有基金定投、國債、教育儲蓄、保險產品以及銀行推出的本外幣理財產品等,通過對各種產品進行投資來合理避稅。再比如對于高校的租賃收入也可以通過合理的避稅方式進行稅務管理,租賃是指出租人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在契約或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將資產租借給承租人使用的一種經濟行為。在高校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對外租賃行為中,要降低稅負,則可以完成從房屋租賃到庫房倉儲的轉換。根據相關規定,納稅人提供倉儲服務應按物流輔助服務納稅,適用稅率6%;倉庫出租服務應按不動產租賃服務納稅,適用稅率11%。通過對比發現,倉儲比房屋租賃的稅收額度小,高校也可以通過租賃方式的轉變,達到合理避稅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是我國稅收體制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營改增對我國高校的的稅務問題有一定影響,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對高校稅務問題的科學籌劃管理,采取合理避稅方法對高校的納稅額進行控制,從而提高高校成本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