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背景與意義
當前作為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創業是時代的主流,營銷傳媒進入到了3.0時代,一股全新營銷浪潮迎面來襲,“微營銷”的概念應運而生。微營銷是通過移動網絡終端系統,利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傳播媒介實現線上線下的引流,進行的低成本、高回報的一系列營銷活動。根據CNNIC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2016年12月,我國上半年新增4299萬網民,增長率為6.2%,網民規模達7.31億;手機網民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10%,2016年年末規模達6.95億,。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手機不斷擠占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2016年,我國手機上網用戶規模增長迅速,,年增長率達31.2%,2016年末規模達到4.69億,網民上網設備的趨勢是向移動端集中,互聯網普及率穩步增長,手機上網越來越居于主導地位。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第一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強調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2016年在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多人群積極投入到了投資成本門檻低的互聯網創業大潮中,形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在互聯網創業大軍中,大學生是互聯網創業的主力軍,已經成為創業精神的典型代表以及創業活動的中堅力量。
微營銷進入門檻低、運作成本低、傳播范圍大、與客戶聯系緊密的特點恰恰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相對于實體市場以及傳統電商平臺,微營銷具有更“快”、更“準”、更“廣”的特點。大學生利用微營銷創業將會加速推進微營銷的發展,使得微營銷能夠幫助更多的創業者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使得創業的成功率逐漸升高,以創業帶動就業,在解決個人和家庭經濟問題的同時能夠帶動社會的就業率,能夠使國家的經濟水平進一步增強,使貧富差距進一步縮小,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實現美好的中國夢。
二、微營銷時代大學生創業調查與分析
我們針對武漢地區應用型高校,進行了大學生“微營銷”創業現狀的調查。在本次調查準備階段,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做足了準備;在調查進行階段,本著嚴謹、科學的原則收集問卷;在總結階段,以嚴格遵循社會調查原則的基礎上調取樣本。
(一)研究的準備階段
在調查的準備階段,進行了查閱相關文獻、設計調研方案、制定調研計劃、設計訪談提綱一系列的步驟。
(二)設計問卷、預調研階段
本階段主要完成的任務包括匯總信息分析與文獻中已有相關圖表的分析,交叉分析表;小組進行討論,評估交叉分析表的合理性,提出修改意見,完善交叉分析表。
(三)問卷發放與回收
問卷發放涉及到武漢市各大高校,如:湖北工業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江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湖北師范大學等10所高校,共發放問卷900份,回收問卷880份,有效問卷880份。
(四)調查問卷分析
通過發放網絡傳播和實地找人填寫了900分問卷,在回收過程中利用了SPSS軟件進行錄入,并利用軟件對數據進行了交叉分析。我們了解到,有49.69%的大學生不了解微營銷,15.35%的大學生認為微營銷發展不成熟,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微營銷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率還不夠高,宣傳機制和發展機制還不夠完善,有待提升。
三、大學生利用“微營銷”創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個人方面
1.缺乏微營銷商業頭腦。在當前“互聯網+”創業大背景下,部分大學生沒有清醒的微營銷認識,無法發現它可以作為更加便捷的創業發展方式,并投入實踐;大多數大學生開通微信微博的目的是方便與親人朋友交流,實現微博和微信的通訊和溝通價值。說明大學生運用互聯網主要目的是將其作為通訊類軟件,卻沒有將其中的商機運用到互聯網創業中。
2.大學生創業缺乏主動性,動手實踐能力弱,大學生創業自信心不足。在應用型高校大學生中,有想過創業的大學生占五成,說明大學生們對于創業有一定的興趣,但是由于自身的創業技能和知識儲備有限,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使得他們在進行創業的過程中缺乏自信,無法付諸實踐。
(二)家庭方面。家庭對大學生利用“微營銷”創業的態度受傳統觀念束縛的影響。較多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不敢告訴父母,怕父母不支持自己創業,相比之下,城鎮、二三線家庭對孩子的支持力度要大很多,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家庭支持程度受經濟情況影響大,同時家庭溝通也成為大學生創業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三)高校方面
1.高校課程時間安排、培養計劃不合理,扶持政策不完善?!拔I銷”創業離不開人、財、物的支撐,其中高校政策、資金支持對大學生利用“微營銷”創業影響很大。雖然部分應用型高校已經開設了創業教育等課程,但學校創業文化營造的氛圍不夠濃厚,對大學生創業不夠重視,扶持政策也不夠完善。
2.創業政策宣傳力度小,不到位。高校在對大學生創業方面的政策覆的宣傳范圍還不是很廣,力度不夠,落實不到位。
(四)國家與社會方面
1.國家對“微營銷”管理規范機制不夠完善,沒有為“微營銷”營造較好的氛圍?!拔I銷”的準入門檻低,沒有相關的監管體系,使其經營環境比較混亂,假貨橫行、產品和信用得不到保障等問題造成了較差的影響。
2.創業政策未得到良好的實施,政策信息不對稱,宣傳不到位。被采訪的大學生基本不清楚相關的扶持政策。正是由于政策信息不對稱、宣傳不到位的原因,導致政府推出政策信息時容易被忽略,使得政府政策缺乏連續性,創業扶持政策申請復雜,耗時較長,導致創業政策沒有很好的實施。
四、對策與解決方案
(一)個人方面。選擇合理的微營銷創業平臺,建議將微信作為創業的起點。大學生應開拓思維,善于發現商機并加以運用;多接觸創業相關活動并參與實踐,勇于嘗試,大膽創新,敢于實踐;女性創業者應加強自身素質,在創業中不斷堅持,培養自身全局觀念,合理分配課余時間,抓住時機,主動鍛煉實踐能力。
(二)家庭方面。大學生應試著去引導父母的思維,與父母進行雙向溝通;同時,自身盡量做到經濟獨立,不要過度地依賴父母。
(三)高校方面。高校應及時關注社會發展趨勢,并適當重擬、修改相關專業培養計劃及課程安排,加強對大學生創業資金等方面政策的支持,讓大學生利用“微營銷”創業無后顧之憂;同時,高校應該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優化創業環境。
(四)國家與社會方面。健全規范的創業管理機制,積極促進大學生創業;建立簡化的創業扶持制度,降低準入成本,簡化辦理手續;擴大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讓扶持政策落實到位;不同渠道進行宣傳,利用高校進行點到面宣傳教育,帶動高校營造創業氛圍。
(五)微營銷方面。微營銷需要有明確定位,需要確定明確的目標人群;經過對用戶上網時間的測試來得出最佳時間點;選擇“黃金時間段”,進行更好的營銷;增強互動與信任,提高用戶忠誠度。
(作者單位為武漢華夏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