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始終是我國職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育階段,在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下,現代化企業對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有著更高的技能要求,為了能夠讓學生快速適應現代化企業的工作環境,高職院校正積極創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旨在能夠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技能型財會專業人才。
一、現代學徒制的概念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由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提出的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所面臨的教學對象可以是高職院校中的學生,也可以是企業中想要學習的技術工人,通過完成現代學徒制的學習,學生可以選擇繼續留在學校中研究深造,而企業中的技術工人則可以將所學徒時期學習到技術應用在今后的生產活動中,他們既可以在學校中學習,也可以在企業工廠中工作,這樣可以在學習的同時獲得一定的報酬。現代學徒制的試點運營發展,有利于高職院校培養出更多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實現對口的產業形式連接,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體現了教育界對“終身學習”的號召,培養并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水平以及實踐創新能力,將企業教育與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聯系在了一起,促進二者之間的協調共同發展。
二、基于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校企合作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一)缺乏系統化的政策設計
從我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關于財務會計專業的校企合作發展水平并不是很高,缺乏相關系統化的政策設計,沒有為高職財會專業的學生提供“雙重身份”,地方政府工作做的不到位,沒能夠很好地發揮出政府部門在校企合作發展中的主導作用,進而到了很多高職院校和現代化企業的財務資金緊張,沒有能力來開展校企合作項目,高職內關于財務會計專業實習操作的基礎設備和軟件都非常老舊,沒能及時進行維修更新和系統升級,由于校企合作項目政策制度環節上的缺失和漏洞,使得我國的現代學徒制發展處于停滯狀態,沒有發揮出現代化學徒制的特點和優勢,過于效仿其他國家的現代學徒制模式,卻沒有結合本校的實際辦學情況來開展校企合作項目。
(二)缺少正規化的行業監督管理
對于高職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主要的對口工作還是在銀行和證券公司當中,然而實際上高職院校同銀行以及證券公司之間的校企聯合機制是不健全的,缺少正規化的行業監督管理,沒有成立一個專門的財務會計職業審核小組,所以很難實現高職院校人才教育培養和現代化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不能培養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財務會計技能合格型人才,這種缺乏正規化的監督管理,使得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中不能發揮正確的作用和價值,無法確定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的未來發展目標,而且與現代學徒制校企協同發展有關的法律法規也都是缺失的,整個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的校企合作項目像是一艘沒有方向的船只,沒有科學的行業發展準則,自然也是走不長遠的。
(三)沒有正確的校企協同育人意識
由于現代學徒制是由現代化企業和高職院校共同來完成的,因而在實際的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和高職院校對于人才培養理念的重點還是會有所不同,甚至會產生分歧,造成人才培養理念出現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沒有協調好現代化企業和高職院校之間的利益關系,高職教育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理論科研型的創新人才,而現代化企業則是希望培養出更多技能型的創新技術人才,如果不能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理念,將會導致現代學徒制在人才培養的實踐過程中管理混亂,不能形成共同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意識,社會上對財務會計崗位工作指導會有很大的保留,企業并不會真正用心去教給學生有用的技術,只是應付了事而已。
(四)對合作企業缺乏激勵措施
近幾年來,隨著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很多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都相繼和一些規模比較大,發展比較好的現代化企業開展了校企合作項目,不過在實際合作的過程中,還是面臨著合作水平不高,合作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對相關合作企業沒有實施相應的激勵措施,企業合作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很多校企合作中的企業不愿意拿出時間和精力對高職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從頭開始培養,沒有激勵措施就意味著企業付出的培訓心血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報,無法平衡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學生以及現代化企業三者之間的關系,對校企理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起到了阻礙作用。
三、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一)健全校企協同育人政策
在現代學徒制發展背景下,為了能夠更好地構建高職院校與現代化企業對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首先可以從健全校企合作政策的方向開始做起,提升高職院校同企業之間溝通效率,在健全校企育人政策時,需要高職院校能夠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校企合作發展模式,將“校企融合”、“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同地方政府的育人政策結合起來,結合高職院校所在地區的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提出并實施校企協同的育人政策,通過發揮政策的指導性作用,構建財務會計專業的校企合作平臺,總結高職財務會計專業學生在校企合作實習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更好地提高職學生的實踐性應用能力,創新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校企協同育人模式。
(二)加強校企合作項目監督
在健全校企協同育人政策以后,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還應當在現代學徒制的指導下進一步加強對校企合作項目的監督管理,完善校企合作的長效運營機制,構建“開放”、“共享”的校企培訓基地,同時吸引到更多有條件有資質的現代化企業積極參與并投入到校企合作當中,積極推進財務會計專業的產教融合發展,強化財務會計專業的實習操作制度,打造校企雙主體的協同育人管理機制,將企業對高職財務會計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評價綜合到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核當中去,繼而強化地方政府的“保基本”、“促公平”作用,要讓高職院校和現代化企業就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達成共識,構建校企共管,責任共攤的協同育人模式,二者在協調發展中,還可以進一步達成監督共識。
(三)建立正確的校企協同育人平臺
針對很多高職院校和現代化企業對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都缺乏正確的協同育人意識,那么通過建立的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則是一種現實的選擇,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構建更加健全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時,需要高職院校自身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的職業發展方向有著深刻的了解,深入到現代化企業或是銀行、證券公司中去了解目前財務會計行業的工作方式,只有進入到財務會計行業的內部去了解該專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才能夠更好地吸引現代化企業對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渴望,開展“產學研”教學模式,將高職院校的學校教育同企業的職業技能教育聯系起來,構建“現代學徒制”下的校企協同育人基地,提高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的職場適應能力。
(四)對合作企業實施鼓勵激勵措施
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背景下,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在聯合現代化企業開展校企協同育人時,需要對相關合作企業實施鼓勵和激勵措施,健全高職財務會計專業學生在校企合作實習期間的績效考核機制,對高職財會學生實行動態化的管理,將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返回給高職院校,對相互合作企業的可以從政策上、制度上以及人才培養機制上完善,由高職院校所在地區的地方政府出面,給予合作企業一些優惠政策和補貼,使得現代化企業能夠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對財務會計系統和軟件的維修升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高職學生的財務會計專業技能培養,例如在高職院校內創建教育實習基地方式,派遣優秀的財務會計員工到高職院校內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專業校企合作項目的實施,一定要平衡好高職學生和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進而實現雙方的合作共贏發展,提升現代化企業對財務會計領域技術發展的帶動能力,健全并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構建校企實訓基地,進而培養出更多現代化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作者單位為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