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在實施科學管理和完善企業治理結構的過程中,離不開科學的會計管理方法。企業應該重新認識會計管理工作,明確其在新時期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斷地改善會計管理工作的不足與缺陷,加強企業會計管理的方式方法的創新和突破,以推動現代會計管理方法在企業實踐當中更好地運用并發揮作用。
一、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作用
(一)推進企業建設
推進企業建設是現代會計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現代會計管理同傳統的會計管理有很大的區別,企業的組織形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也致使會計管理模式也隨之發生了轉變。會計管理不僅是掌控著企業的效益也對國家的利益有嚴重的影響。一些企業利用會計的工作性質欺騙國家進行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迫使國家對于會計工作越來越重視,相繼出臺相關的文件以制約會計行業的不當行為,保證國家的利益。在完善的會計制度下,會計管理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為企業的發展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保障企業日常運營
企業的正常運營是企業生存的必須條件,想要達到讓企業高效的運營就需要企業所有部門的協同工作,各個團隊、各個部門之問能夠較好地相互配合。會計是所有部門的核心,同所有部門都有嚴密的關系,加強會計的管理就是對企業高速轉動的保障,讓企業上下正常運作。
(三)協助企業解體
在任何行業興衰替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企業解體有著各種不同的因素,但是一旦企業進行解體就勢必會有會計的身影。企業的解體一定會涉及到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清算,對財產或者負債等進行公正合理的分配,幫助企業順利的解體,避免發生相關的經濟糾紛。
二、提高會計管理在企業中應用的辦法
(一)打好基礎,改善環境
會計管理所涉及到的方面非常的廣泛,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對于目前的企業來說,普遍存在著對各項基礎工作不夠重視的問題,由于會計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礎,也是企業良好運行環境的前提。為了營造良好的企業運營環境,做好一些基準備工作能夠充分幫助到會計管理的工作,這不僅提高了會計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會避免發生會計管理的拖延問題,能夠及時的完成企業各項工作,保證企業的整體運作。
(二)緊跟時代,提高素養
任何企業的生存都離不開當前的經濟格局,不能適應現在的市場經濟注定會被市場淘汰,會計作為支撐企業運營的重要支柱,必須要迎合市場的需求,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環境,這就需要會計管理進行相應的調整,注入新鮮的先進的思想。也需要會計管理能夠利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對傳統的理念進行更新和創新,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素養,讓會計工作能夠在企業中充分的發揮出作用,對企業的輔助功能達到最優化。
(三)加強企業的管理體系
企業的會計管理體系是指對企業會計行為的管理機制和組織制度。加強企業的管理體系需要建立合理的會計管理部門進行管理監督,分工明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造成會計工作秩序的混亂,影響會計管理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完善內部監督體系,分權與制衡,不可一人任多職,對企業的各個環節都加強管理和監督,保證會計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加強成本管理,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為戰略策略的調整贏得時間。成本管理的精細程度也綜合反映了一個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是加強企業管理體系的重要一環。
(四)強化會計制度,重視會計核算
企業會計管理是以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為根本目的的。因此,必須重視加強企業的會計核算,降低企業成本。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加強企業會計制度的建設,依照國家的財經會計法規,結合企業管理的實際情況,開展企業會計制度的完善和落實。企業的會計核算是企業會計管理活動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為了提高企業的資金管理水平、提升企業資金運營效率,強化對企業資金安全的監督,必須提高企業的會計核算水平,采用科學的會計核算方法,推動企業會計核算質量提升,從而實現企業經濟管理的目標。
(五)凈化企業內部的管理環境
促進企業會計組織結構的合理化發展,避免會計管理模式的混亂造成會計管理方法運用的局限性。加強企業文化的宣傳,鼓勵會計管理人員的自主創新性,敢于提出會計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有利于會計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加強員工價值觀的建設,加強企業凝聚力,有利于會計管理的進一步發展,最終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六)保證工作積極性,增強員工責任感
會計管理工作對于企業有很積極的意義,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不同于其他崗位的人員,會計工作崗位要求員工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對會計人員也有很多的考驗。企業要保證會計管理工作的人員能夠受得住外界的誘惑,堅守崗位職責,對企業真正的負責。企業也要增強會計人員的責任感,定期舉行職業道德培訓,提高員工對外界誘惑的抵抗力。企業也應該采取相應的鼓勵機制,最大限度的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達到提高會計管理對企業的輔助作用。
三、結語
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下,加強會計管理方法在企業中的有效應用,在科學的會計管理下推動企業的發展已經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而這件事同時也是需要不斷改善,不斷進步的,這離不開大家的全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為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