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是會計的生命。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極大的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投資者做出投資抉擇以及有關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然而,由于當前會計工作秩序混亂,虛假會計信息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嚴重危及會計工作的開展。
一、虛假會計信息的概述
會計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企業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因此,為了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企業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企業必須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健康運行和發展。
二、虛假會計信息表現方式
(一)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源頭—會計憑證作假
會計憑證作假是企業對外提供的所有會計虛假信息的源頭。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是賬務處理的基礎。因此,憑證填制的不正確將可能會給會計工作提供的一系列錯誤的信息。而企業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實現自己利益的目的。因為會計報告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很少甚至是沒有想到去查看相關的會計憑證,這樣的疏漏給企業造假提供了“土壤”。
(二)對收入、費用的調節,操控利潤
根據“收入—費用=利潤”這一公式,一方面企業通過虛增收入,少記費用使企業利潤虛增,從而達到迷惑投資者、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使他們做出錯誤的抉擇,為實現自己的目的而損害他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企業通過截留利潤,虛增成本,多列費用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嚴重損害了國家的利益。
另外,企業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的表現方式還包括:企業對應該披露的會計信息不披露,或者是不能完整的、真實的披露重要的會計信息;提供虛假的會計報表;財務賬目管理混亂等。
三、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原因
(一)會計人員素質較低
隨著新會計準則的不斷完善和推廣,企業會計活動范圍擴大化,業務出現多樣性,這就對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及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對會計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的過程中,由于會計制度不完善,會計人員的重視程度不高,造成會計人員的技能和素質不能相應的提高,從而不能對相關的會計信息做出真實可靠的主觀判斷。
(二)管理體制存在弊端,會計基礎工作環節薄弱
一些企業管理體制弊端重重,內部監督職能無法發揮,會計人員的工作受到各方面的約束。繼而在企業中存在這樣的一種現象:會計人員如果頂得住壓力,提供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那么在企業就站不穩腳,甚至受到打擊報復;相反,會計人員如果為了在企業站穩腳,就不得不屈服于單位領導,使會計核算缺乏獨立性,導致一系列虛假信息的出現。
(三)相應的會計監督體系不完善
首先,我國對企業的監督大都通過企業所屬主管部門進行實施。這樣的外部監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大部分的地方主管部門對當地企業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另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等發展不規范,導致注冊會計師很難做到獨立的審計。
四、虛假會計信息的有效防治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法制建設
會計法律法規對會計工作起到指導和約束的作用,因此建立一套成熟的法rEa3CdxIrj2XSoABUxS/xpz6VHAexFy7S8zShU0PNMo=規和會計準則有助于促使企業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從而促進客觀公正的市場秩序的建立。同時,在消除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內部動因時,必須要割斷會計信息與會計信息產生者之間的利益關系。
(二)完善民事責任制度,加大執法力度
虛假會計信息存在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執法力度不夠。我國相關會計法律法規正處于發展階段,雖然部分法規已存在并開始實施,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卻存在種種阻力。比如有些部門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監管不力,致使許多虛假信息未充分披露,從而導致虛假信息制造者“逍遙法外”。只有加大會計法規的執法力度,才能很好的避免會計信息虛假行為的發生,進一步促進良好經濟秩序的建立。
(三)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管理,促進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的提高
會計信息貫穿到會計工作的整個過程,因此,為了減少和避免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會計工作管理部門就應該將會計管理深入到會計信息的生產過程,對會計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管理,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缺乏有關的處罰措施時,可利用相應的行政手段。
虛假會計信息是一個國際性的難題,對它的治理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要防治虛假信息的產生,不可能僅僅利用一種手段,必須要對多種治理措施綜合運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市場秩序的完善,只要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相互協調,就能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信息環境。
(作者單位為四川工商學院會計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