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狀態:外來力不聚焦、調和力不到位、向心力不集中下的一盤沙
入學初期,多數學生能自行壓制個性,服從安排,展示出較好的合作風貌,但并不代表沒有問題,矛盾沖突只是暫時潛伏蟄伏。嚴格的軍訓結束即進入正常學習階段,一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開始有選擇性遵守或試探性破壞規則,遲到、課堂睡覺玩手機、曠課等小毛病開始發作、蔓延。通常,我們會利用班會集中講道理、單獨談心談話、聯系家長共同做工作,甚至給予處分,可有些學生不在意、不在乎,收效甚微。而這些小毛病如不及時有效根治的話,就會很快滋長成大問題、伴生出并發癥。如,曾在校運動會時,第一次大型集體活動,新生本應踴躍參加,結果僅有6名同學自愿報名,一些同學甚至不愿去現場加油,集體榮譽感弱化;曾在集體勞動時,很多不愿去,班干部下死任務逼著去,普通同學逆反偏不去,分裂成兩大對立陣營;曾在課程學習時,有些學生上課不聽講,復習書都不帶,考試也能忘記,及格萬歲,不及格補考、補考、再補考,畢業證拿不到也無所謂。班干部覺得出力不討好、相互推諉,同學態度消極、不配合,以致一些工作滯后被動。當時,我也經常進班級下寢室,給干部鼓勁,找學生談心,可效果是一時的,一周后即反彈,治標不治本。我在思考,也在摸索。
二、原因探析:班主任、班干部、學生多重矛盾體下的對立面大于統一面
靜思細想,問題的最大可能性在于班主任與班干部、班主任與學生、班干部與學生多重矛盾體功能均失調,班主任從外圍施加的作用時沒有找準著力點,作了無效功、無用功,無法有效把散亂的學生合圍聚攏;班干部工作經驗不足、方法簡單粗暴,橋梁沒擺正擺平、常錯位錯接,沒能用自己力把上下兩股力連接對接好;而學生則是活躍分子,會不自覺地去從不牢不緊的籬笆樁間鉆出去或從上跳出去,游離于集體之外。在班主任、班干部、學生不契合,外來力、調和力、向心力不耦合,三方不同向的情況下,班主任成為局外人,班干部成了出氣筒,學生成為一麻袋土豆,班級成為一盤散沙。
三、方案目標:班主任主導、班干部引導、學生主體下的一盤棋
班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和學生是一對矛盾的雙方,他們地位不是對等對稱的,而是班主任居于主導地位,掌控著發展方向,學生雖是受眾,但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居于主體地位,是實現管理、教育目標的承載者。我決定主動出擊,彈好鋼琴,多路并進,多措并舉,讓班干部在鍛煉中快速成長,讓學生在互動中管理自我,從消極走向積極,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自發走向自覺。
(一)抓住主要矛盾,牽住牛鼻子,打造管理主力軍。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要管理好一個班集體,班主任一人力量是有限的,必須依靠班干部。選用好、培養好班干部是班級管理的主要矛盾,解決好這個矛盾,就能提綱挈領,就會事半功倍。針對班班干部軟弱無力問題,我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堅持以德為先。擔任干部的,人必須正,有不良習氣的堅決換下,為此先后調換3名班干部,重用踏實肯干的有潛質的干部。二是注重培養鍛煉。針對班干部工作經驗不足、技巧缺乏問題,我經常主動找他們聊天,及時給予指導,告訴他為人處事方法,做事技巧,一般先問他們對于工作怎么布置,再一起討論改進方法,授之以漁。三是適當加入競爭。明確班干部的責任,安排工作時,不再只盯著一個人,同樣工作可以安排多個干部去做,看效果,再對他們的工作做出點評,使其形成競爭,激勵上進。四是表揚對于批評。班干部在工作后,采用表揚中帶批評的語氣,肯定他的成績,同時指出他的不足,使其工作更有信心,有努力方向。譬如:有個班干部工作很負責,可是他一在群里發通知,就會引來同學們圍攻,最后雙方在群里吵起來,班干部直接不干退群了。我先找這名班干,說老師非常欣賞你的工作態度,認真負責,是不是有時心胸開闊一些,做事前停三秒考慮會有更好的效果呢?
(二)凝聚最大共識,設定共同目標,增強集體歸屬感。學生是班級活動的主體,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決定著整個矛盾體是向上發展還是向下變化。針對有些同學們認為自己特長不用參加運動會、藝術節,與報名參加的同學不熟,也不去助威加油,打掃衛生少我一個也沒關系等事不關己問題,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從制定班訓入手。組織召開專題班會,一起討論班級現狀、分析班委團委、寢室、學生各方面存在問題,各個問題有哪些表現和危害,各個討論逐個過,逐個確定解決措施,達成最大共識,并記錄在案,銷號管理,最后采取頭腦風暴法濃縮了班級班訓——建(堅)持一時一,筑就一世一,進一步銘記集體奮斗目標、強化集體歸屬感。二是從思想認識入手。拓展學生看問題的角度,讓他們明白,任何事情、任何活動,不一定是以結果為導向、以得獎為目的。得獎固然能證明自己的能力,被淘汰說明我們還需繼續努力,還繼續發現自我、突破自我。譬如:藝術節期間參加大合唱,集體舞,模特表演的同學,經過專業老師的指導自己有了很大的進步,甚至有的同學以前從來沒發現自己有這方面的特長,同時,參加過活動的同學,在自我發展上有更高的要求,在心理上更自信,在學習中更努力。三是從獲取獲得入手。教會學生正確看待事物的兩面性,看到顯性付出的同時,更要看到隱性的獲得。很多同學看到集體勞動的臟、累、苦一面,因而不想干,那我就從反面詳細列舉勞動的好處:收獲了與同學相互了解的機會;吃苦耐勞的同學朋友多;整天對著電腦,對眼睛和身體都不好,出來勞動相當于做了有氧運動,鍛煉了身體;通過盡自己綿薄之力,能改善學院的環境,使人身心舒暢;同時小的苦難的積累使人能承受更大的風雨基礎。慢慢地,勞動不再成為班級難題,而成為自愿自覺行動。
(三)優先解決次要方面,集中攻破少數,補齊班級短板
一般來說,班級里中上等學生居于主流,是主要方面,后進生是少數,是次要方面。中、優等生大多有學習目標和方法,自我控制能力較好,表現比較穩定,不會出大紕漏。而后進生雖是少數,但極不穩定、破壞力極強。上課聽不懂時會睡覺,偶爾會曠課;差生,無目標,無自控力,不在乎學習成績,經常曠課。一是編組編團。將優中差三類同學編成學習團隊,優等生在團隊里起帶動和幫助其他同學的作用;中等生擔任組長,多寫筆記,多與老師和學生溝通交流,改變原來默默無聞,不受關注的狀況,差生主要管理好自己,由于差生曠課較多,如果一味的罰,肯定越來越沒信心。二是特事特辦。針對差生制定了班級內部條文,制定短期目標,采取消課制度。消課其實是獎勵 ,如果一周一次課都不缺,在原來曠課數上減兩節。
(四)突出制度普遍性,增強管理靈活性,力求剛柔并濟。學校規章制度是帶有普遍性的要求且較為剛性,但每個班級、每名學生都是個特殊個體,因而在適應性上不夠靈活,不利于執行。為此,在學校規章基礎上,我們班上60位同學共同制定了自己可以遵守的班規。譬如:以前藝術節期間,有項目參加,積極性不高,沒項目的在宿舍打游戲,班集體活動根本看不到人,所有的項目都是班干部硬性安排,同學意見很大。基于這種情況本次藝術節制度由班上同學自己定。經班上討論決定:藝術節活動有:參賽,觀眾,好人好事(打掃衛生),每個同學要完成兩項。每項都有負責人登記,主動做完兩項的同學素質拓展為良好以上,負責人叫被動完成的同學為中,完成一項為及格,一項沒參加為不及格。
四、實踐效果:濃淡相宜、冷暖相襯下的一幅畫
經過一段時間試驗和檢驗,班級面貌、學生風貌都煥然一新,集體活動濃情亮相,課堂內外淡定自若,勾勒出一幅動靜有序、冷暖相襯的畫面。
學風方面幾多變遷:上課做筆記的多,看手機的、睡覺的少了;做實驗動手的多了,動嘴的少了;實習設計自己做的多了,問的多了,抄襲的少了;按時上課的多了,長期曠課的少了,偶爾不想上課也知道請假了;上自習多了,打游戲少了;拿獎學金多了,名額少了。
干部方面源源輸出:為黨內培養了四名預備黨員;為學校培養兩名社團主席;為系部培養了若干名優秀學生會干部,其中一名為系學生會副主席。
成績方面不勝枚舉:連續四次獲得學校“精神文明獎”,連續兩年獲得學校“先進班級”和“優秀團組織”,獲得校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團體總分第二”,教室裝飾比賽和寢室裝飾比賽中 “一等獎”等榮譽稱號,四位同學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班級及格率穩定保持在學院前列。
五、啟示思考:班級管理實踐無止境
愛心、責任是當班主任的前提,方法則是當好班主任的關鍵。主導、主體地位不動搖、不混淆。班情、學情搞清楚,基礎工作得扎實。班干部選用好,牛鼻子要牽牢。辛苦、幸福,冷暖自知。
(作者單位為江西省萍鄉市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