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型的活動課程,教學時必須緊緊圍繞“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這個總目標,必須突出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學生品德的形成既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因而品德與社會教學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已有的生活進行道德反思,豐富學生的體驗、感悟,在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由感知生活經歷上升到形成生活經驗、生成生活智慧,從而促進有效的學習,實現個人的發展。
【關鍵詞】關注體驗;感悟;有效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型活動課程,教學時必須緊緊圍繞“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這個總目標,必須突出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學生品德的形成既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因而品德與社會教學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已有的生活進行道德反思,豐富學生的體驗、感悟,在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由感知生活經歷上升到形成生活經驗、生成生活智慧,從而進行有效的學習,實現個人的發展。
一、緊抓生活主線,合理使用教材
(一)活用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
如教學《學畫平面圖》一課中,教師要根據兒童道德認知水平,正確把握教學目標,優化整合、活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教學內容以兒童生活為起點,目標達成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從創設學生熟悉的游戲入手,先讓學生沉浸在游戲的快樂中,再相機問學生:玩得開心嗎?知道玩得開心的秘訣嗎?讓學生思考、討論后,知道了游戲得有規則,如果沒有規則就沒有意義,就不能夠玩得開心。這樣以學生所熟悉的游戲為題材,創設氛圍,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關注社會,并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生活中的“規則”,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突出了品社學科的“生活性”和“社會性”特點,形成了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互相滲透、互相作用的互動機制,以此引起學生期望的行為反應和期望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尋找規則,遵守規則,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合理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
新課程理念強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程度直接關系著本學科的教學進程與學生的發展。要根據兒童的生活實際,選取兒童樂于接受的主題活動,使教學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同時也凸顯了本學科的趣味性與創造性。
教學《我們的生活在變化》一課,先讓學生們說一說生活用品發生了哪些變化,然后通過課件演示工業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使學生懂得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我們不要忘了那些普通的勞動者,是他們用聰明智慧為人類創造了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尊敬他們。
二、在活動中體驗,在行動中感悟
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按照兒童的方式設計有利于學生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參與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主體親歷的活動中,獲得需要、動機、感情、認知、思維等的萌發和建構。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和催促力,它是學生道德水平提升的催化劑。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了“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形象地解釋為:一件事,我聽了隨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記住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對學生來講,聽到的容易忘記,看到的記憶不深,只有親身體驗的才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一)課前調查,在體驗生活中感悟
為了讓品德與社會課上得更高效,課前讓學生進行一些相關資料的調查,收集和整理。如在教學《家庭合理消費》一課時,現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很好,“理財”對于他們而言,似乎很遙遠。為了貼近學生的生活,幫助他們理解“節儉”和“精打細算”,我在課前就布置了家庭作業:向家長了解家里每月的收入與支出,并且算算自己的支出占家庭總的支出的比例。課堂上學生紛紛積極發言,通過自己的調查,都發現和了解了父母用在自己身上的錢占了家庭生活花費中很大的比重,由此也能夠理解父母的付出,認識到了節儉的必要。
(二)情境創設,在體驗過程中感悟
正因為品德與社會課程具有開放性和社會性,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這樣,使學生走進生活,從多個角度獲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在現有生活范圍內有一個更開闊的視野。
教學《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一課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感受到了我國的強大。由歌聲創設情境把學生很自然地引入了課堂,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可見以現實生活為立足點和切入點,學生對于知識點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以少先隊活動為載體,讓品德與社會教學融入生活
少先隊活動是小學德育的重要途徑,它正是通過隊員當家做主的豐富多彩的大、中、小隊活動來進行教育,其特點是形式多樣,寓教于樂。在實際教學中,以少先隊活動為形式開展品德與社會課的實踐體驗活動,更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且使實踐活動更生動活潑,更富有童心、童趣,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激發情感,鍛煉意志,養成良好的品德。
教學《面對自然災害》后,讓學生正確認識由于人們濫砍濫伐,致使大量的樹木被砍光,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破壞了生態環境。所以我們要一致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近幾年來我校大力宣傳環境教育,走進學校大門一眼就能看見醒目的幾個大字“撿起一片廢紙,凈化我們的校園”我班也開展了“一日清潔”活動,并且組織學生在家庭社會宣傳環保。這些活動都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大力支持。
實踐證明,“體驗猶如催化劑,能將知識經驗釀制成醇香的美酒。”學生正是在體驗的過程中,使感知從深刻到內化,然后獲得感悟;學生也正是在對各方面的反復體驗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