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實施后,全國各地的中等學校開始普遍采用導學案的形式進行語文教學。在初中文言文課文教學中,教師依據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科學設計預習導學案,引導學生合理利用這樣的導學案進行預習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預習;導學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新課改后導學案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001年語文新課改要求學校教學方式能夠采用“師生受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實踐對話教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的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要求。也就是這樣的背景下,各個學校開始普遍采用導學案輔助語文教學,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
在學生采用的學習導案中,預習導案對學生“學”和教師“教”都有著莫大幫助。早在1921年,黎錦熙在他的“三段六式”教學模式中就已經提出,在第一階段“理解”中,預習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步驟。教學模式是在教學目標的導向下,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提出的教學理論框架。近幾十年來,不少教育學家和一線教師在教育理論及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針對單篇課文教學提出了許多教學模式,在多數教學模式中,學生自主預習課文都是極為重要的第一步。在陸繼椿的“得得教學法”中,第一步就是“自學預習”;錢夢龍的“三主四式”導讀法中,教學程序的第一步“六步自讀訓練規程”就是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的自讀式;“導讀式教學模式”以葉圣陶的“教是為了不教”為設計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其教學程序第一步也是預習……如今,預習已經成為單篇課文教學常規方法和途徑的第一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預習導學案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其必要性。
二、文言文預習導學案改的設計和運用
在初中語文單篇課文的教學中,文言文教學有一定的特殊性。文言是以先秦典籍所反映的古代語言為基礎形成的一種書面語。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但文言與口頭語言相去甚遠,今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再使用,在語文教材中,文言文就成了十分特殊的一種樣式。徐林祥認為語文課程的性質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文言記載了我國歷代高度發展的文化,文言作品作為古代社會的一面鏡子,是漢民族語言中古老卻豐富燦爛的遺產,非常具有學習價值。2011版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中也提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并且中學語文教科書中選取的多為散文和韻文,文質兼美、適合教學。因此,學習文言文不僅能夠幫助中學生提高現代文的讀寫能力,更能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但文言文課文的特殊性給學生們的學習也帶來了難度。一是時代隔閡。學習時需要補充時代、背景、作家作品、風土人情等必要知識。消除了時代隔閡,學生們才能用歷史唯物主義作指導,客觀評價古代作家作品。二是語言隔閡。消除語言隔閡是語文教師的課堂任務之一,主要以指導學生用積累、比較、歸納、演繹等方法來積累古漢語字詞方面的規律性知識。因此,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之前進行有效地預習,削減一些時代和語言隔閡是很必要的。如果簡單地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教師并不能得到有效反饋,上課時也不能檢查到每位同學,了解大部分人的預習效果。但教師精心設計的預習導學案,能幫助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之前,大致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7222d5c035a5bb06c796e2f8e74566ea1cf95262098bb702d5455db3743d4f4d文言文預習導學案不僅要遵循一般導學案的規律,還需符合文言文教學特殊性的特別要求。以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岳陽樓記》為例,筆者編制的預習導學案大致如下:
(一)明確教學目標,指出教學重難點
在語文教學中,每一篇課文都有其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明確教學目標就是通常所說的“亮標”,課程標準提出“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謹記三維目標是一個總體目標,每一個教學目標都應融合三維目標,而不是各自分裂成三類目標或三項目標。文言文的教學重難點一般落腳在文字、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和寫作手法等基本技巧,也要兼顧到文言文中富含的胸懷情操、人生哲理等人文價值。
如《岳陽樓記》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如下:
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駢散交替中的平仄配合節奏;理清課文思路,掌握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學習本文寫景狀物的手法,體會凝練傳神的語言特點;感受情景交融、博大深遠的意境,理解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坼”“浮”等字煉字的妙處,學會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賞析方法來分析本文博大深遠的意境。
2.學習本文巧妙地以敘帶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由情入議的寫法。
(二)考察文學知識,介紹相關背景
以《岳陽樓記》為例,學生已經接觸過范仲淹的作品,對作者都有了一定了解。在預習導學案的這一部分,可以讓學生進行回憶及自主查閱,加深學生的印象。由于文言作品寫作的背景時代和作品中的故事背景都已經距今已遠,有時兩個背景甚至不統一,同學們會產生距離感或者混淆。教師在導學案中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幫助學生消除這種隔閡,建立對課文的親近感,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課文。
如《岳陽樓記》的相關知識介紹設計如下:
完成下列的文學常識填空:
《岳陽樓記》選自( ),作者( ),字( ),蘇州吳縣人,( )(朝代)著名( )家,( )學家,死后謚號“( )” ,著有( )。
作品背景介紹:
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的巴丘山下,它的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的舊址建造樓閣,取名為“岳陽樓”,常與文人們登樓賦詩。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任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的范仲淹被貶于鄧州做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后的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以圖發揮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三)預習基本知識,設置思考問題
傳統的文言文串講法教學,主要是串句、串段、串篇,因為在文言文教學中,字詞、語法是其內容要點。在預習導學案中,讓同學在課后花時間對課文的基本知識先作適當預習了解,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就可以后續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了。布魯納在結構主義理論中主張“發現法”,也就是新課改所強調的學生應主動探究。學生應該“發現學習”,教師相應地應該“發現教學”。在預習導學案中將重要知識點問題化,設置成思考題讓學生探究,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設置的問題要有層次、有導向,每個問題間能環環相扣,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一步步作深入思考探究,這也是問題方法化的一種體現。其中有較難或較開放的思考題時,教師也可以聯系生活,直接提出一些探究步驟或方法策略上的建議。學生對于探究問題要在自學和討論的基礎上盡力去完成,對于無法解決的探究問題要及時在導學案上做好標記,可以作為課上進行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重點解決的問題。
如《岳陽樓記》的這一部分設計如下:
學習與思考探究: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謫守( ) 朝暉夕陰( ) 遷客騷人( ) 霪雨( )
霏霏( ) 薄暮冥冥( )( ) 潛形( ) 岸芷汀
蘭( ) 皓月( ) 心曠神怡( ) 寵辱偕忘( )浩浩湯湯( )
結合書下注釋或查詢解釋下列字詞: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謫( )
2.增其舊制 增( ) 制( )
3.前人之述備矣 備( )
4.然則北通巫峽 然則( )
5.連月不開 開( )
6.則有去國懷鄉 去( ) 國( )
7.沙鷗翔集 集( )
8.而或長煙一空 一( )
9.把酒臨風 把( ) 臨( )
10.不以己悲 以( )
11.微斯人,吾誰與歸 微( ) 歸( )
12.是進亦憂,退亦憂 是( )
對下列問題進行思考探究:
1.第一、二小節分別寫了什么內容?有何作用?
2.在原文中找出與“以物喜”“以己悲”相照應的句子;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古仁人的“悲喜”與什么有關系?
3.作者認為擁有怎樣的抱負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認為作者以“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結尾有何深刻含義?
三、應用文言文預習導學案的意義
預習導學案設計的重點就在于怎樣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因為這個“導”字需要作用于教師不可見的發生課前,也就同樣成了一個難點。教師在設計文言文預習導學案時,需要反復地進行科學思考,不僅要注意到初中學生當下已學的基礎知識和具有的文言文學習能力,還要整體考慮到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在學習文言文課文之前讓學生以導學案預習,能夠讓學生對于學習目標更加的明確,在自主預習中學到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預習導學案遵循了新課改“學教合一”的要求,教師為主導設計各個環節進行引導,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文言文的特殊性讓其成了語文課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也是重點,而利用預習導學案讓學生提前預習文言文課文,課上檢查自主預習效果時,適當肯定學生的預習成果,能讓學生在文言文教學的課堂上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探究,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林祥.關于語文課程性質與內容的兩個問題——兼談2011版課程標準的不足[J].語文建設,201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