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例研修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改進和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水平為首要目標。課例研修與教研活動的本質區別:課例研修是有比較系統的研修活動過程。
【關鍵詞】主題;觀察點;學習;實踐;研究;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自從走上中層領導的崗位,由于行政事務的增多,自覺靜下心來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理論知識的匱乏讓自己感覺作為教師的引路人漸漸吃力。在教研室精心安排下,有幸拜讀了《怎樣做課例研修》一書,使我對“課例研修”這個名詞又有了再認識。
我認識到課例研修是使教師能夠在不斷的實踐、反思、改進、再實踐、再反思中最終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課堂實效性。但是課堂教學終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老師們只有不斷反思、改進,這樣才能使問題越來越少。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己要發現自己的問題可能不那么容易,這時就需要團隊的其他教師協助,通過反復的聽課、磨課,最終定稿。教研組以一節課作為載體,共同提出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在研討過程中,有了思想的碰撞,智慧火花的生成。這對于教師的自我完善和成長是很重要的。這一點不由使我想起還在18小學時,我們每次的教研活動均有一個主題,魯鑫老師作為沙區語文學科第一屆骨干研修班的學員,通過一學期跟蹤學習,對“課例研修”這一新理念深有感觸,于是我們將“研究自我 發展自我 完善自我——借助文本補白,走進人物內心(課例研究)”確定為我們一次教研活動的主題。
魯老師以《我為你驕傲》這一文本為例,為我們進行了一次詳細的文本解讀。通過學習每位老師知道了在備課之前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打開書——讀!讀什么?1.了解課文說了什么;2.關注課文怎么說;3.探究課文為什么這樣說;4.鼓勵自己對課文說些什么;5.思索大家又會怎么說。備課過后又通過一次次的跟進,一次次填寫量表,一次次的反思,教師團隊的合作,總結出了三次跟進的感受,第一次: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次: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次: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通過她的親身實踐,教師們深知課例研修是研修團隊的共同行為,教師們在對真實教學問題的發現、研究與解決的同時,與理論學習、備課、授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實踐結合起來的。在學習、實踐、研究、反思、再學習、再實踐中得到提升,使我們的課堂真實、扎實、充實。
課例研修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改進和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水平為首要目標。這種研修通過周而復始的過程來追求教學實踐的不斷完善。這種過程本身就是教師學習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實踐、觀察與反思,通過與同伴和專家間的對話與交流,不斷地突破自我,并在突破中提高自己。
讀完此書,我對課例研修與教研活動的本質區別有了自己新的理解。課例研修不是單純的聽課評課活動,而是較系統的聽、評、改、再聽、再評、再改的系統性研修活動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活動環節:
(1)將新課程的基本理論和有關課程改革的要求分解為若干主題。如新課程與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程與學生的學習方式變革;新課程的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等等。
(2)根據研修主題,制訂系統的研修計劃與安排。在學校組織一支高效的研修共同體,并且能夠分工協作,發揮各自優勢。
(3)根據不同的研修主題,制定每一主題的研修活動實施方案。
(4)根據研修主題的實施方案,組織教師定期進行自學與組織學習相結合的研學,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和專業知識。
(5)不斷反思,尋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并思考改進的方式和途徑。
(6)探討縮小與新課程要求之間的差距的“課改”措施。
(7)參加研修的成員全程參與研討教案和課堂觀摩;通過錄音、視頻的對比,分析出我們的課堂應該怎樣做,學生該怎么學。
(8)通過課堂教學情景的不斷回放,交流上課體驗和觀摩課堂教學的感受;分組進行討論,找出問題,負責人撰寫整改方案,并且經過二次上課,實踐此方案的可行性。
(9)我們以一個問題點為中心,進行延伸分析課堂教學實驗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分析原因,探討解決對策。
(10)匯集整理課例資料,撰寫研修心得體會,形成研修成果,然后進行交流分享。
讀《怎樣做課例研修》后感受頗多,我覺得它是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有效途徑;是教師群體之間思維火花的碰撞;是將理論的知識內化為自身實踐經驗的過程;它展現出來的是教師群體教育智慧發展的過程。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課堂教學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如何進行重難點的突破,如何將理論知識和課堂實踐進行整合。為我們指明了課例研究的方向,平時所遇到的難題便迎刃而解,這些巧妙的教學實踐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財富。
吃準目標,夯實基礎,指導學習,鼓勵創新,使我看到了課例研究的方向和目標。在課例研究中我認為要做好三點。首先要“上”好課,要用好課文,使學生深入到文本中,讓學生感悟語言的精妙,享受視覺的洗禮,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有得,從而提高課堂的實效性。第二要“聽”好課,在聽課過程中能夠捕捉到教師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并且能夠進行初步分析;第三要“評”好課。在和老師課后探討過程中,和老師一起分析問題,并且商討解決方法,遇到典型問題,可進行專題教研。語文教學的真諦就在于讓學生會讀、會寫、會說,我想這個目標才是我們每個“語文人”一生不變的追求。
參考文獻
[1]齊渝華.怎樣做課例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