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是我國文化瑰寶,以其短小精悍、清麗雅致、含蘊雋永而朗朗上口。小學教材精選大量古代詩歌,或歌詠壯美山河;或恢宏仁人志氣;或贊頌至真情愫;或抒表感傷情懷。大部分詩均以借物來言志、敘事來抒情、借景而抒懷為主要表現形式。景、物、事三者在詩的結構中以襯托的角色而出現于詩的表象,目的是為了烘托詩魂。因此,古詩教學教師只有創設新穎的引讀渠道,讓學生用心去感悟詩中的意境,聞詩中的馨香,聽詩中的旋律,嘗詩中的百味,讓學生在豐富而別致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尋找到與作者心靈溝通的紅線,與作者形成心心相印,才會迸發出真摯的情感火花,才能真正讀懂詩意、領會詩的神韻。
【關鍵詞】詩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聞一聞,詩香帶來心香
教材中精選的詩文是以嚴謹的語言文字鏈安靜地落戶在教材的家園之中,如果不去喚醒她,打開她,它的靈性以及其唯美的價值觀難以從文字中浮現出來,只有用詩的語言引領學生的各種感官走進詩的殿堂,才能讓學生觸摸到詩的肌膚,聞到詩中那別致的芳香,從而達到審美教育。
如《墨梅》這首詩,是一首題畫詩,全詩表現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為了讓學生在賞讀文字中領會詩的真諦,我設置了如下教學環節:
(師)同學們,讀完這首詩后,我想考考你們的鼻子是否靈敏?
(師)這棵梅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梅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生)梅樹是長在洗硯臺和毛筆的池子旁邊的,不是長在高山峭壁之上,或隆冬寒峭之中。
(生)梅花是淡淡的墨跡點化的,非常別致。
(師)你看后有何感受?
(生)只覺得它就是一幅畫,并沒有可贊美之處呀?
(師)同學們,讓我們打開鼻孔,用力去聞這幅畫,看看能聞到什么?
【生皆捧書做聞狀,然后交流。】
(生)我聞到了池面飄著濃濃的墨香。
(生)我聞到了枝頭的香氣更是特別,有淡淡的墨香,也有梅花那天然的芳香。
(生)我聞到的墨香是那么獨特而醇厚。
(生)我不僅聞到了墨香、花香,更聞到了作者的心香,那是作者的心靈之中飄出的正氣之香。
這一聞,便讓學生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讓學生茅塞頓開。墨梅形雖不起眼,可個性品質超凡脫俗,為學生理解詩人情懷另辟了意境。
二、聽一聽,無聲勝似有聲
詩,不僅有香,你如果靜心聆聽,還能聽到詩的聲音,那聲音猶如從天籟奏來,似遙遠又似耳旁,在不斷地向讀者訴說著自己的心語,只有用心去聽,才能聽出“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意境享受。
如我教《石灰吟》一詩,全詩表現詩人不畏艱險,不怕任何打擊的硬骨頭精神,我在引導學生完成初讀了解詩意的教學后,另辟蹊徑,質疑激趣。
(師)同學們,請安靜,你豎起自己靈敏的耳朵聽一聽,聽到了什么聲音?
【師有感情地誦讀,生閉目靜聽。】
(師)聽到了詩中那特別的聲音了嗎?
(生1)我聽到了采石工人的鑿子鑿石頭的聲音,聲聲刺耳。
(生2)我聽到了烈火在燒烤石頭時發生的呼呼聲。
(生3)我聽到了石頭的身體被鑿子撕裂時發出的哀痛聲。
(生4)我聽到了烈火燒石頭時,石頭爆裂時的巨大轟鳴聲。
(師)從這刺耳、哀痛、轟鳴、驚顫的聲音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石頭正在面臨煎熬,同學們,石頭為了能出深山,也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理想,需要有哪些驚人的品質才行呢?
【生自由交流……(略)】
【師引導、總結(略)】
這樣引導學生去聽,學生聽出了作者心靈的吶喊,作者偉大的胸懷在聽中玉樹臨風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既躍然于紙上,又很深刻地扎在學生的心尖上。
三、想一想,靜態化成動態
詩即畫,畫亦是詩,詩與畫同源,這已被歷代文人雅士所定論。看到“接天蓮葉無窮碧”自然會想起“蓮葉田田、蜻蜓俏立”的生動畫卷。古詩教學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想象,把靜態的語言文字轉化成動態的生動畫面,才能引領學生進入神奇的生命殿堂,才能打好學生精神底色,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
如我教《長歌行》一詩,這首詩通過寫景敘事來勸誡我們珍惜時光,全詩作者用優雅豪放轉折的筆調,通過“生光輝”與“恐秋節”的對比,感受到時光易逝的道理,于是我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大膽想象,充分享受,充分體驗。
(師)溫暖的陽光恩賜大地,大地萬物在蕭條的秋天尚未到來之前盡顯妖嬈,請同學想象一下,你準備做萬物之中的什么?又準備如何“生光輝”?
(生甲)不是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嗎?我是初夏荷花,我在臉上涂上粉紅的胭脂,準備駕著暖風去與西湖媲美。
(生乙)我是春燕,我要用我的俏麗的尾巴為柳姑娘剪一個漂亮而生動的發型。
(生丙)我是春潮中的鯉魚,我趕緊練習我的絕技——鯉魚跳龍門。
(生丁)我是芳菲的小草,挺著我嫩黃的芽葉,為螞蟻做溫床。
……
學生在民主、自由、平等的課堂中放飛自己的想象,用詩般的語言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嬉戲、生活,感受詩的語言美、意境美,既拓展了學生想象空間,又培養了學生審美情趣,激活了思維,升華了情感,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
古詩教學,只有教師用智慧的鑰匙為學生開啟詩園的大門,用生動的語言引領學生身心在詩中瀟灑地走一個來回,學生才能真正學起來輕松舒暢,誦起來情感跌宕,用起來巧妙妥當。
古詩教學,我正努力地用好這把金鑰匙。
作者簡介:范新生,女,1978年出生,安徽省懷寧縣實驗小學,二級教師。1999年7月畢業于安徽省懷寧師范學校,之后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