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評價是教師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互動的一種重要表現。作為教師,課堂評價產生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他們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影響著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長期以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堂評價暴露出含糊不清、方式不當的問題。本文意在指出問題,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課堂評價;語文教學;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是學生與教師進行溝通互動的重要形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還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語文課堂教學中,每個教師都會形成符合自身實際需要的課堂評價形式。教師在進行提問后都會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一定的評價。但是,語文教師在課堂評價中依然存在著問題,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自尊心和成就感的形成,關系著學習目標的實現。
一、課堂評價中出現的問題
(一)提問預設情境,課堂評價打擊學生自尊心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出現和正確答案相悖的回答時,教師即刻反問,然后進入下一個教學階段。如,在一所中學語文教師教授《徐悲鴻勵志學畫》的課堂中,對于“徐悲鴻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經常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為的是省下錢來購買繪畫用品”這一段話。教師問:“請大家好好讀讀這一段,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一學生舉手說:“我想問個問題,徐悲鴻每餐只吃那么一點東西,他不會餓出毛病來嗎?”教師露出失望的神情說:“你聽清楚老師剛才的問題了嗎?坐下去!”學生不好意思地坐了下去,整節課再也沒有出聲。又有學生說:“我覺得徐悲鴻生活十分清苦。”教師嚴肅地追問:“僅僅是生活清苦嗎?”學生語塞,其他學生沒人舉手了。教師說:“徐悲鴻為了提高自己的畫技,寧愿過著清苦的生活。你們難道沒有感受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嗎?”教師面對學生回答與課堂預設不同的情況下,不但沒有引導學生思考,關照學生的自尊情感,反而做出了帶有批評意味的反詰語氣和不滿表達,這種生硬死板尖銳的課堂評價打擊了學生自尊,導致課堂冷場。
(二)對學生盲目鼓勵,缺乏有效引導
有位老師講到小學課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時提問:這篇課文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學生回答:“我喜歡白骨精,因為她為了吃到唐僧肉不屈不撓,很勇敢,為了目標堅持不懈!”教師:“嗯,分析得很好,白骨精屢敗屢戰,你的觀點很新穎。”學生洋洋得意地坐下。緊接著,另一位同學回答:“老師我覺得白骨精很孝順,吃唐僧肉還把自己的母親帶著。”教師:“很好,很不錯。”一個人堅持不懈的干壞事,居然被認為是勇敢、不屈不撓值得尊敬的人。顯然,教師不但沒有指出其錯誤認識,反而在肯定的基礎上大加贊揚。試想,這樣的情景在課堂中多次出現對學生將會產生怎樣的
影響。
(三)評價語空洞、寬泛,不夠細致明確
在課堂中,雖然是以學生為主導,但教師始終起到導向作用,幾十雙眼睛盯著老師的一言一行,所以在課堂上老師的評價語對于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至關重要。在一所中學開展語文講課競賽中,八位老師都是各校推舉的優質教師,面對陌生的八個平行班的初一學生講授同一篇課文《雪花的快樂》。由于該篇課文是一首詩歌,在教學中朗讀詩歌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讀完之后,教師會問:“同學們,大家說這位同學讀得好不好?”學生:“好!”教師:“有沒有哪位同學能比他讀得更好?”學生紛紛舉手。在此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直接對朗讀詩歌的學生作出評價,而是采用同學間互評的方式進行。這樣雖然豐富了評價方式,使同學參與其中,但是存在嚴重的缺陷,教師缺乏明確的點評,既然讀得好,到底好在哪里?是節奏還是情感,是音準還是音色?同學間的互評也僅僅是流于形式,大家異口同聲說好,沒有異議。即便有同學覺得不好,在齊聲回答中也不會被老師發現。另外,同學間這樣互評,缺乏客觀態度,有些跟風,別人怎么說自己就怎么說。偶爾有人會大聲說不好,只會被其他同學莫名其妙地看著,覺得他是嘩眾取寵,故意搗亂課堂。
二、語文課堂評價應對策略
(一)堅持課堂評價表揚的合理、適度原則
課堂有效表揚,首先應該針對學生的正確的積極的行為,而非沒有標準和原則的盲目激勵,要讓學生知道所取得成績的詳細情況。如,學生詩歌朗讀的很好是因為相比以前發音更準了或者節奏把握更加得當。表揚具有多樣化以及其他一些真實可信的特征而不是隨意地說“很好”“好的”“不錯”。課堂表揚應該能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并且把學生的成功歸因于其努力和能力,暗示其仍有希望取得類似的成功而不是歸因于運氣或者課堂任務并不難。在評價中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成功是因為對課堂任務感興趣喜歡學習思考,注意力集中于學習任務上而不是歸因于外部因素。例如,取悅老師。課堂中有效的表揚能讓學生建立自信,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但是課堂評價不等于一味地堅持表揚,不等于學生說什么都是對的,以迎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在課堂評價中,對學生存在問題的地方要給予批評指正。要把課堂評價中批評與表揚綜合運用起來,學生正確的回答就要表揚,存在問題的要指出。要積極肯定,先指出學生好的一面,這樣可以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易于學生接受教師的評價,然后指出學生在課堂回答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不足時不能過于直接粗暴,而是要以含蓄委婉的方式和語言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當然使用語言上不能過于朦朧,以免學生不知問題存在何處。如在上文中談到的師生之間關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對話。教師在課堂中首先應該肯定學生的回答,因為學生看到了事件中“白骨精鍥而不舍、百折不撓”的一面,從白骨精的方面應該給予肯定,但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白骨精的行為是以犧牲他人生命為代價的,而生命對于任何人都是寶貴的,因而學生的回答在整體上是不可取的。
(二)注重課堂評價的靈活性、有效性
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所做出的回答并不是教師所預期的結果,或者有的同學所做的回答完全和課堂教學內容無關。在語文課堂中,有很多教師的回答則為“你答錯了”“你在認真聽課嗎?” “你是不是要故意逗大家笑”等方式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回應,顯然這種評價不可取。教育教學的理念告訴我們這種回答方式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會讓語文課堂變得鴉雀無聲,影響其他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擺正心態,不能急于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結果趕時間,拋棄對學生思維的引導過程。課堂中發生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心理變化,即便是學生故意鬧場,博得他人的注意,教師也要以培養學生發展為己任,機制靈活處理課堂中學生差異性回答。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師生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的對話。顯然,教師對學生的第一處提問沒有做到機制靈活處理,沒有耐心地引導學生分析“徐悲鴻為什么只吃那么一點東西”,教師已然把這個學生當成是故意行為,表情中透漏出不悅。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要表述清晰準確,要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感。清晰準確的評價語能夠讓學生知道自己進步的地方表現在哪里,不如意的地方又在何處,正如我們所說“好”為什么好,“不錯”為何不錯,“錯”又錯在何處。課堂教學評價就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逐步發展,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方式,因而教師的評價語要詳細具體,真實客觀,邏輯嚴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要注意提問的多樣性,滿足不同學生需要
評價語是教師在學生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回答后的一種表現。那么,教師提出問題應該把握不憑空拋出問題,不在學生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提問的原則,提問要根據學情和課堂的特點進行,讓提問變得多樣化。以《雪花的快樂》一文為例,教師可以運用探究性提問、事實性提問和選擇性提問等方式進行。以事實性提問為例,事實性提問指學生必須根據記憶來回答問題,再現事實性知識。教師在導入中可以問:“我們之前學過很多關于雪的詩句,現在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都有哪些?這樣學生能夠根據以前積累的知識做出有效回答,進而教師能夠給予積極正面評價。教師在提問時不能盲目挑選回答者,讓踴躍的同學一直發言,不善言辭的同學沒有機會,而應該針對不同問題和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相應的挑選。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教師的提問以及學生之間的提問,適當時要轉向其他學生或者要學生評價自己或者他人的回答。多種提問形式,不僅可使實現課堂評價的多面化,最主要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情的實際特點,滿足不同學生都能實現有效回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學到知識,從而達到良好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艷玲.中小學課堂評價的觀察與分析[J].教育管理與評價,2006(9).
[2] 李清季.課堂評價的原則和技能培養[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8).
作者簡介:傘吉鵬,1989 年出生,湖北武漢人,學士,助講,研究方向:語文學科教學。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