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學生與教師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多元化、民主化、多層次化,孩子們在充滿自信的環境中成長。實踐證明,豐富的作業形式較好地適應了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拓展了空間,解放了學生,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還給了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
【關鍵詞】作業形式;作用;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一名教師,我從《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學到,必須在學習中讓學生有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為此,我把重點放在了改變課堂教學上,把作業的形式豐富了,變成了課堂與社會的中介,學生與生活的橋梁,使學生獲得生動活潑的發展。
一、作業的延伸
(一)鏈接生活的作業
語文本身就是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的,在班級里一大半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不懂與人相處,不懂社會的復雜,針對這類情況,利用作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在“九月十日教師節”這一天,讓學生和教師一起過節日,可以為教師獻歌,用自己的雙手做賀卡,寫祝福語等,讓孩子們懂得對教師的尊重和愛戴。
(二)自由性的作業
每個孩子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接受同樣的知識有快有慢。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也會受到限制。在教學中,學完《小動物過冬》后,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
(1)抄寫生詞:動物 過冬 刮起來 商量
哥哥 冰雪 第二年 春暖花開
(2)動物過冬有各種方式,你還知道哪些?大家說說。
(三)思考性的作業
課程改革之前,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大多是寫生字或背課文,再或者做練習,結果讓學生對作業失去了興趣,亂做一堆,所以,在設計語文練習時要有個性,達到鍛煉學生的各種潛能,發展思維的目標。
二、不同的作業
從我的教學經驗來看,各種各樣的作業可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如動手、動腦、動口等,這樣學生會在生活中快樂地學習,讓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作業的實踐
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是最強的,為了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我根據不同的課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啟發思維,激發想象。如學了《美麗的丹頂鶴》后,讓學生根據書中的描寫,畫一只丹頂鶴,并涂上顏色。
(二)作業的個性發展
這種作業,主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發揮主動性,讓學生自選內容和形式、自定作業,使其自主學習,主動發展。例如在學完《水鄉歌》一課后,我經常讓學生走進生活,收集歌頌幸福生活的詩歌,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進行了熱愛生活的教育。
(三)作業的合作
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能力是最重要的。面臨的作業更多的將是探究性的,靠一個人的力量往往不夠,需要學生的合作。另外,課程的開發性使大部分作業需要與社區、家庭和他人配合,這樣合作的作業成了一個發展趨勢。
(四)作業的研究
在作業設計時,依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和認識水平,設計合理的問題,為孩子提供機會,引導觀察、操作、思考,培養獨立探索的意識和能力。例如,在上完四年級上冊課文《奇妙的國際互聯網》之后,學生對于互聯網很感興趣。課后讓他們從課外書、網上查查有關資料。經過一系列的研究活動,自己從中找答案。
(五)創作性的作業
創作性的作業就是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通過改、說、唱等形式再現、拓展、延伸課文內容。
三、評價的不同體現
科學全面的評價,能激發學生。評價的功能重在幫助學生發現與發展,評價的方式提倡多元化。
(一)不同層次的評價
孩子們完成了不同層次的作業,是可以得到肯定的。例如:全做對的,送一朵小花;書寫工整的,送一個笑臉;有進步的,寫一兩句評語。這笑臉、小花、激勵評語讓學生對作業有了成就和期待感。
(二)評價的重要性
尊重每個學生,尤其尊重他們的學習成果。尋找學生作業中的亮點。作業中要激勵表揚,或者在班會上口頭獎勵。如作業好的,想法獨特的,有進步的都需要老師給予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三)不同形式的評價
傳統的作業評價比較單一,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不利于學生糾正錯誤。我們要改變這種方式,讓學生參與進來。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等多元評價,把權力交給學生,真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意識。同時,也可讓家長參與到評價系統中,讓家長對孩子的表現做出客觀的評價。
通過學生與教師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多元化、民主化、多層次化,孩子們在充滿自信的環境中成長。實踐證明,豐富的作業形式較好地適應了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拓展了空間,解放了學生,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還給了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