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教師能夠準確藝術性地使用語言,學生才能在你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規范語言的運用,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收到理想的效果。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勤學苦練,精心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使得自己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走進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影響,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假如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夠準確恰當地使用教學語言,使一堂課如余音繞梁,讓學生久久回味,教學效果也將事半功倍。語言對一個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一門非常高深且必須掌握的藝術。
一、小學語文教師在語言使用中一些常見的問題分析
一是“背書式”的課堂教學語言。這一類情況多出現在走上語文教師崗位時間不長的一些新教師的身上。二是“日常口語化”現象比較嚴重。三是課堂教學語言的“無目的性”。很多教師的語言往往是隨意性很大,想到哪說到哪,甚至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意識地扯題外話,破壞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氛圍,更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
二、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方法歸納
(一)課堂教學語言運用講究策略
在教《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時,學生被那句“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給深深地吸引住了,冷不丁有學生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這銀絲從空中拋落是什么樣子的?石梯怎么拋啊?飄飄悠悠是什么感覺啊?”這問題我備課時可沒有想到,但學生提出來了,我得回答,怎么辦才好呢?這時,眼角的余光正好瞄到講臺上有一個透明的細線。于是,靈機一動,迅速拿起細線捆住一支粉筆,然后走出講臺,輕輕地把這根絲線拋了下去,只見細線垂下去以后在空中晃悠悠地飄蕩著,我適時點出:“老師這樣把粉筆放下之后的動作就是拋,你看到這根線在晃來晃去了嗎?這就是你要的飄飄悠悠的感覺。你要不要上來試一試?”學生有了形象的認識,這還不夠,我利用教室里多媒體設備現場找了幾張天游峰石梯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學生一下子產生了要學習這篇課文的欲望,我也不過多的加以解釋,而是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
同時,我抓住學生心理問:欣賞完天游峰石梯的這幾幅畫面,讀完這句話,你認為天游峰給你什么樣的感受?這樣,學生就能很輕松地說出了天游峰陡、高、險的特點,從而為作者對“掃路人每天都這么堅持做下去”的敬佩之情做了必要的鋪墊,同時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真可謂一根細線救了我的這堂課啊!可見教學中的智慧有多么重要,有時無聲勝有聲,在課堂的生成中師生共同成長。
(二)課堂教學語言運用要講究藝術
在教學《愛如茉莉》這篇課文時,有學生提問:“愛和那平淡無奇的茉莉怎么會一樣呢?我看不出來呀!”這個問題我當然有答案,但就這么直白地告訴學生,學生的印象一定不會深刻。于是我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文,尋找相關細節。“讀懂課文的一個秘訣就是要注意細節描寫,你知道什么叫細節嗎?你關注到那些平淡無奇的細節了嗎?”學生說:“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一個不經意動作、一個會意的眼神都叫細節。”“細節流淌真情”,請同學自由朗讀,注意每個細節給你的感受。一句詩意的引領,激發了學生內在的探究欲望,課堂上學生真的就抓住每個細節用心去體會,有好多還是我沒有發現的細節,學生的內在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讀的、說的都非常感人,學生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間的互相關愛就如同潔白純凈的茉莉,雖然平淡無奇卻散發著縷縷幽香。
“教學語言”在藝術化的同時,還要注意和文章要表達的主旨結合起來,萬變不離其宗。我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老人回答我的提問時的片段時:“每天上山下山1800多級臺階,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這句是為了表達老人那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我用了這樣一個句式:“有人說‘因為有愛才美麗’,對于這位老人來說是“因為熱愛才_____?”“因為熱愛才開心”“因為熱愛才不覺得累”“因為熱愛才有這份好心情”“因為熱愛才對生活充滿希望”“因為熱愛才不愿離開”……孩子們一句句質樸的回答,就是對課文主旨的最好詮釋。這就是課堂語言藝術性帶來的意外的收獲。
(三)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要講究目標
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是個非常有張力的藝術家,他的課堂應該是生動活潑、充滿詩意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把枯燥的知識講解得通俗易懂,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我在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時,文中有一句能夠體現李時珍師徒精神偉大的句子“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是很值得反復推敲。每一次說這句話時,我都會啟迪學生做細致的咀嚼、推敲,朗讀品味,想象畫面,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想象一下李時珍在修訂《本草綱目》的過程中吃了哪些苦?他們為什么這樣堅持下來?在課文豐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復誦讀。“從李時珍對徒弟龐憲說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出簡單的語言表達蘊含的豐富的情感了嗎?”感悟簡單的動作、簡單的表情、簡單的表達傳遞的都是李時珍師徒為了造福萬民嘔心瀝血的偉大精神,讓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鮮活語言,讓平面的文字變成立體的畫面,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課文的人文意蘊,讓學生真正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在我們一般的教學手段中,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就是教師的教學語言。所以,在引導小學生感受、品味、運用語言的語文領域,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教師能夠準確地藝術性地使用語言,學生才能在你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規范語言的運用,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勤學苦練,精心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使得自己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走進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