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馬虎不得。尤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摯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時時注重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重視自己的教學語言,更要注重不斷地在教學實際中學習和摸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抓住各種契機,運用規范、形象、有情感的語言,使語文課堂變得活躍、有序、高效。
【關鍵詞】語文教師;教學語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壞。富有魅力的教學語言,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語文教師,應注重自己教學的語言藝術。
一、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教學語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語言缺乏情感,枯燥乏味
這是中小學語文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整堂課,學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上課內容,在學生頭腦中,猶如夢境一般,若隱若現,糊里糊涂。教師往往照本宣讀,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導致學生覺得上課聽不聽都一樣,課后自己看也行,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明顯下降。另外,這種語言營造的課堂氣氛也是枯燥乏味的,學生也就沒有興趣聽講。久而久之,學生就很難集中精力聽講了。
(二)教學語言存在口頭禪,引起學生反感
課堂教學中出現口頭禪,主要表現為無意義的重復啰嗦,拖泥帶水。如濫用語氣詞:嗯、啊、呀等。一句完整的話若加進了口頭禪,信息的表達就會變得支離破碎,嚴重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甚至還會使學生對任課教師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拿來當笑話談。
比如筆者曾聽過一位教師上《藍藍的威尼斯》這篇課文,發現這位教師幾乎在每一個問題后面都加了一個語氣詞“啊是?”甚至在總結語后也有這樣的語氣詞出現,這樣一來,語言七零八碎,語意不連貫,學生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去消化其中的知識點呢? 甚至聽完整節課,我覺得“啊是”成了她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對于其他亮點反而印象并不深刻。整節課,我甚至根本沒注意到老師講了什么知識點,可見教師的口頭禪已經對學生學習造成了干擾。
(三)教學語言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課,甚至每一個段落,都應該有重點和難點。課堂不能過分隨意,一節課侃侃而談,但是卻脫離文本,當下課鈴敲響才發現還沒有完成教學目標,只能留到下節課再講,把教學時間安排得相當緊湊,這樣顯然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其實就學生而言,有一些知識是相當容易掌握的,教師不必要反復強調,有一些知識并不重要,教師的反復強調其實是在做無用功。
二、對策與建議
(一)保證教學語言的規范性
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表達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只有清晰、準確、合乎邏輯的語言才是規范的,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教學任務。特別是語文教師,在語言修養方面的要求更高,講課要做到字斟句酌,防止語句不通、詞不達意等弊病。有的教師喜歡在教學語言中加入過多的語氣詞,以為這樣會更具親和力,殊不知是犯了一個大錯。還有些教師養成了“口頭禪”的習慣,如毫無意義地重復某些詞等,這樣勢必會影響教學互動,影響教學效果。
(二)提升教學語言的形象性
要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品,首先要有生動形象的語言做前提。現代心理學認為,剛開始上課時學生比較容易集中精力,這種最佳狀態一般能維持15—25分鐘,時間一長注意力就會分散,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趣味性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保持在聽課上面。
例如,筆者聽課時見到一位老師上《藍藍的威尼斯》一課,該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一邊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威尼斯的影視材料,一邊用語言描繪威尼斯的美景,威尼斯人們的生活形態,威尼斯的建筑……在她優美的語言中,循著影片的足跡,讓每一個沒有到過威尼斯的人仿佛也身臨其境。這樣的設計,為接下來的課文講解作了很好的鋪墊。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教師生動的語言和多媒體影視資料有機結合,景與情、聲與形在這里得到了好的配合,相得益彰。語文課堂教學的形象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豐富教學語言的情感性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感情。”中學語文教師的施教對象是充滿活力的青少年學子,他們的內心世界是一片洶涌的海洋,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所以語文課堂教學要活,感情豐富是必不可少的。
剛開始上課時,我就曾經犯過這樣一個錯誤,被我的師傅指了出來,那就是沒有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學中,以情感帶動教學。
記得那次上的是作文課,要讓學生學會將“五感”融入寫作中,我給出的示例是這樣的:“他上樓梯前,雙手抓住站穩后,伸開右手托住右腿放在臺階上,再托起左腿扶上臺階,上一級臺階,重復一次。每挪動一步,他都要咬緊牙關。”當時我的做法是將什么語句用到什么感官簡單的提了一下,就讓學生仿照,嘗試用“五感”描述一根頭發。但學生的課堂表現明顯不積極。其實,學生的情感體驗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貧乏的。如果不能細心觀察和體會生活的話,對于這樣的示例他們是很難有所體會的。這就需要教師用情感來帶動學生,以自己的體驗,通過教學語言表達出來。后來,我在另外一個班上了同樣的一節課,同樣是這一環節,我飽含感情地朗讀了一遍,讓同學們想象生活中有沒有碰到過類似的情況,這一次同學們的反應相當熱烈,目光不由自主都集中到了班上一個較胖的同學身上,甚至有同學按捺不住,還表演了一下“舉步維艱”的樣子,課堂氣氛一時間顯得相當活躍。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中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情感性。課堂上飽含感情的語言才能吸引學生,打動學生,使學生產生情感體驗,從而轉化為聽課的熱情。
三、結語
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辟而喻,可謂繼志矣。”語言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馬虎不得。尤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摯愛著自己的教育事業,時時注重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重視自己的教學語言,更要注重不斷地在教學實際中學習和摸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抓住各種契機,運用規范、形象、有情感的語言,使語文課堂變得活躍、有序、高效。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