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朗讀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說到底就是讓學生動起來——腦動、口動、手動。實踐證明,朗讀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欲望,只有學生融入了課堂,才會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關鍵詞】有效學習;朗讀情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堂離不開朗讀,朗讀能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試想一下,一篇好文章,不讀何以明其言?不讀何以曉其意?不讀何以感其情?不讀何以悟其道?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瑯瑯讀書聲中發現自我,釋放自我,從而真正提高我們的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一、在讀中體驗,釋放學生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要改變閱讀教學觀念,引導學生以讀為主,讓“讀”成為語文教學導線,以讀代講,力爭讀出感情,讀出意境。讀中體驗,讀中感悟,充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知道讀什么,在讀中篩選信息,在讀中體驗思想感情。
案例,《背影》(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堂實錄片斷:
(學生交流描寫父親背影的語句)
師:確實,這些動作描寫非常到位。“探”“縮”“傾”非常形象地體現出父親買橘子的艱難,由此,你們能理解為什么要把這一次的背影寫得那么詳細具體?
生1:能反映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生2:父親給兒子買橘子的行為傾注了分別時的深沉的父愛。
師:請找出文中父親的語言,反復朗讀,結合當時的情景,揣摩父親說話的語氣,仔細體會他的深意。
(學生朗讀父親說的話)
生3:這些話反映了父親對我的安慰,比如說第一句話,其次,還表現了父親對我的體貼和關心,我已經是20歲的人了,但父親還把我當成小孩子,幫我買橘子,叮囑著我,牽掛著我,從這些話中都能看出父親對我的愛。
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有道理,能領會文中父親對兒子的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的父親又是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對你的愛與關心的?
生4:我的父親平時話不多,每天早上我上學時他總是叮囑我,注意安全,在學校和同學搞好團結。有時,我覺得父親有些多此一舉,其實,這是父親表達父愛的方式之一啊。
生5:每學期我來學校時,父親總是提前給我收拾行李,把我送到學校后,又給我鋪好床鋪,整理好我的學習生活用品,看著我沒事了,他才離開學校。
生6:父親外出后,每次打電話,總是會問到我的學習。
(學生交流結束后,師點評、總結)
《背影》這篇課文,抓住父親在特定背景下的特征——背影,寫出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深情。在導入新課之后,重點突出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感知體會文章的內容、主題;二是針對學生實際,進行感恩教育。為完成這兩個目標,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重點朗讀,再由讀過渡到說,這樣,學生就能體味到濃濃的父子之情了,進
而聯系自身,感受父母的拳拳之心,從而體驗到縈繞在身邊的濃濃親情。
二、在讀中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
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改變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點,授之以“漁”,自主選擇語言積累的方法,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在互動交流中,在動口、動手、動腦中感受語言、積累語言,體驗朗讀的樂趣。
案例,《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堂實錄片斷:
師:誰能說一下昔日的羅布泊是什么樣子?重點朗讀描寫“昔日的羅布泊”的段落,邊讀邊勾畫。
生1:昔日的羅布泊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
生2:昔日的羅布泊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有遍地的綠色和金黃的麥浪。
生3:昔日的羅布泊是一個美麗的仙湖,碧波蕩漾,岸邊胡楊叢生。
生4:昔日的羅布泊是一個生命的綠洲。
師:生命的綠洲,這種說法很精彩,你是怎樣理解“生命的
綠洲”?
生4:我認為,它可以孕育、繁衍、滋潤生命,它是生命的樂土。
師:說得棒極了。那誰又知道現在的羅布泊又是什么樣子呢?重點朗讀描寫“現在的羅布泊”的段落,邊讀邊勾畫。
生5:現在的羅布泊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寸草不生。
生6:現在的羅布泊是神秘的,天空中不見一只飛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飛越。
生7:現在的羅布泊是一個死湖、干湖,是生命的禁區。
(學生交流結束后,師點評、總結)
如何讓學生的語言積累不封閉在狹小的圈內而活起來呢?閱讀心理告訴我們,要使語言文字升華為自我感受,必先將語言文字具體內化為可感形象,然后借助形象感悟進行理性提升。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用恰當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既是一個深入理解文章主題的過程,也是一個練習口語表達的過程,更是一個培養語感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是要讓學生的素質全面得到提高,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創新。上面兩個案例在學生充分朗讀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探究性學習,改變了語文教學一問一答的簡單化教學模式,改變了學生在學習中被動接受、缺乏獨立思考的局面,教師讓學生就文本內容質疑,課堂中允許不同聲音、不同觀點出現,這樣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以朗讀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說到底就是讓學生動起 來——腦動、口動、手動。實踐證明,朗讀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欲望,只有學生融入了課堂,才會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