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改進授課方式,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學習。
【關鍵詞】黃金授課法;精華;激發;風趣幽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我們都曾這樣斥責過學生:“一節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你們都不能集中精神學習……”是的,對于我們上課的老師,一節課是40分鐘,一節課的時間并不長,甚至一轉眼間就結束了。但是,對于學生呢?從早上七點到校,到晚上九點半晚修結束后離校,一天上八節課加兩節晚自修,至少要上八小時的課,比得上農民工了。要求學生八小時內時時刻刻都保持精力充沛,精神集中地上課,似乎是勉為其難。捫心自問,我們當年做到了嗎?
如何讓學生能集中精力聽課,認真學習?我從事教師職業多年,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一些心得體會。在當老師之初,我們常怕考試考到的而教學中沒有講到,會引起學生埋怨,領導責難。因此,教學上常常出現講得過多,講得過細,從上課講到下課,課文分析了再分析,生怕學生領會不透作者意圖,生怕自己備課的內容有所遺漏。但是,我發現學生并不接受這種上課方式,甚至很抗拒,學習效果也很不好。在教學當中,我發現現在的學生天真活潑、富有想象、興趣廣泛,但注意力不持久。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在教學中獲得最佳學習效果。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特點,改進授課方式,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學習。
在長期的教學積累中,我對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總結、探索,提出“黃金二十五分鐘授課法”,就是把一節課40分鐘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引導部分,約十二三分鐘,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來揭示課題,把學生的注意力抓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他們的注意力才會高度集中。當學生有了高度集中,我開始課堂教學的第二部分,把過往一節課40分鐘的內容濃縮成二十五分鐘的精華,向學生授課。由于講課時間短,學生求知欲強烈,情緒高漲,精神相對集中,容易接受老師講課內容,對教材有所領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掌握“黃金二十五分鐘授課法”的難點有兩點:一是設計新穎的引導部分,吸引學生注意力。心理學表明,人在注意某種事物時,大腦皮層將產生一個優勢興奮中心,此時,神經細胞興奮較高,人的接受能力較強。因此,上課的引導部分應該因情制宜、因人而導,把引導部分設計得活潑多樣,不斷變換教學形式,做到課課更新,使學生感到老師將要講的內容很有意思,讓學生從心底里產生一種“我要學”的驅動力。二是如何把過往一節課40分鐘的內容濃縮成二十五分鐘的精華。以往一節課我們講足了40分鐘,還覺得意猶未盡,還覺得有許多地方未講足講透。現在濃縮成二十五分鐘,能把課文的重點、難點完整地講授給學生嗎?我認為可以的。以往一節課我們講40分鐘,許多內容是重復的。為什么重復的內容還在反復講?這是因為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上課的效率不高,以至許多內容講一次不能完全接受,需要我們反復講。這樣,既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又讓學生感到厭煩。如果我們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很好地接受二十五分鐘的精華,一次性解決問題。這樣的課學生愛上,效果又顯著。
現在,我以我所上的一堂課《說屏》作為例子,詮釋一下我是如何在教學上實踐“黃金二十五分鐘授課法”的。
一、精心備課
“黃金二十五分鐘授課法”對老師的課前準備要求高,要求老師能很好地抓住課文的重點,根據課文內容和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一個能很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引導部分。《說屏》是一篇比較特殊的說明文,有點類似散文,作者不是一位專門研究屏風的專家學者,其重點不是全面介紹屏風的專業知識,而是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屏風的特點、用途,從而喚起人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欣賞和傳承。因此,我確立的教學重點不是什么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等,而是如何體現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而不是一篇寫物的散文。為了把事物的特點說得更加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啟發性和感染力,說明文可以適當地采用生動的說明,就如本文一樣。但是,說明文與其他文體的區別在于它主要通過說明客觀事物,使人增長知識和技能,以知識授人,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而記敘文重在記敘、描寫和抒情,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其主要特點;像議論文重在闡明主張,批駁謬論,以理服人,邏輯性是其主要特點。本文是一篇比較輕松、隨意的小品式說明文,有點類似寫物的散文,但是它主要介紹屏風的狀態、性質、功能,而不是寫作者對某一屏風的感情。本文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本文所體現的說明文知識性特點,從而加深對說明文的理解。考慮到本課安排在上午第五節課,學生容易出現疲態,我決定根據本文輕松、隨意的特點,在課堂引導部分設計一個學生參與的教學游戲,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風趣、幽默的課前引導吸引學生注意力
踏入教室的一刻,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群疲憊的學生。他們的眼神似乎在說,唉,還要熬最后的一節課!但是,我充滿信心,過一會兒他們將精神百倍。在上課一開始,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商人,專門以賣屏為職業的,你將如何運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以及你的綜合能力,順利把屏推銷出去?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我吸引了過來,他們都躍躍欲試,忙著看書本抓重點信息,忙著與同桌模仿。我給他們五分鐘準備,五分鐘后選兩名同學上來,一位扮演商人,一位扮演客人,看他們在臺上使出渾身解數真夠意思。臺下的“觀眾”也毫不示弱,紛紛給臺上的“演員”出謀劃策。這里大概用了八分鐘。剩下用二三分鐘時間請學生點評,商人為什么能順利推銷成功或者為什么推銷不成功,原因在哪里?他們對“屏風”的理解正確嗎?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應急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篇枯燥無味的說明文,一節充滿疲憊的語文課馬上吸引了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剛才還是死氣沉沉的學生變得生龍活虎。最后水到渠成地把學生帶入了我那黃金二十五分鐘。
三、打鐵趁熱,向學生講授課文重點
通過精彩的教學游戲,我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課堂形成了快樂的氣氛。于是,我打鐵趁熱,向學生講授課文重點:什么是說明文,為什么認為本文是說明文。剛才的游戲當中,為了把“屏風”推銷成功,同學們已經把課文反復研究過,了解到本文主要介紹屏風的狀態、性質、功能,而不是寫作者對某一屏風的感情,是說明客觀事物,使人增長知識和技能,以知識授人的文體,而這種文體正是說明文。同學們紛紛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說明文!說明文的特點是給人以知識,讓人對事物有所了解。
這樣,本是一堂枯燥無味的說明文教學,我通過風趣、幽默的課前引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閱讀課本,認真聽取我授課內容,確確實實把知識學到手。
我們的學生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候,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但是,他們不喜歡“一言堂”,不喜歡“滿堂灌”,不喜歡枯燥無味的說教。他們喜歡通過自己的經歷,通過自己的理解去主動獲得知識。因此,我們的教學也要與時俱進,貫徹課改精神,推進創新教育,探索一些吸引學生學習,推動學生創新的教學方法。“黃金二十五分鐘授課法”是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的一點總結、探索。我在實踐應用中發現,“黃金二十五分鐘授課法”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很好地接受教學精華,教學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于永正,姜志方.教海漫記[M].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出版,1999.
[2]李鎮西.聽李鎮西老師講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出版,2005.
[4]陳旭遠,張捷.新課程實用課堂教學藝術[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
作者簡介:陳曉紅,大學本科學歷,中學語文一級教師,語文科組,初二語文教師。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