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拼音內容多,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沒接觸過拼音,在生活中又沒有這樣的語言環境,這就使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學難上加難。因此,在小學拼音教學過程中,如何寓教于樂,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和熱情,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寓教于樂;學習興趣;培養能力;拼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中提出要培養小學生學習拼音的濃厚興趣,并養成主動學習拼音的好習慣。這就要求教師以興趣為牽引,在實踐教學中,大膽嘗試多種寓教于樂的方法,在生活中學拼音,設計一系列的闖關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拼音興趣,并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在生活和游戲中讓孩子們樂于學習拼音。
一、寓教于樂,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拼音教學的規律,以趣味性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為切入點,通過兒歌、游戲、活動等豐富的教學形式來促進學生學好拼音。
(一)編兒歌
對于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兒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可簡單、直接的將拼音學習內容轉化為音樂智慧。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自己看著情境圖來編兒歌,這樣既能讓孩子們快速學會拼音,又能讓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增強語感。例如在教學b p m f這課中,孩子們自編的兒歌有:爸爸帶我爬山坡,迎著大風爬上坡,音響里面響廣播,愛護花草不亂摸。這些利用情境圖、字母形狀或讀音編的兒歌,既好記,又容易區分。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不僅更容易熟記和習得漢語拼音知識,還營造了一種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
(二)做游戲
教育家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小學生的心智更習慣于在游戲中學習,通過玩中學、學中玩的方式,也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找伙伴”——聲母和韻母找朋友,組成音節:4名學生拿聲母卡片,4名學生拿韻母字母卡片,站在講臺上,其他學生拍手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臺上學生迅速用手中的字母卡片組成音節,臺下的學生也齊讀組成的音節,學生興趣盎然,對字母音節記得很牢。
(三)猜謎語
“看拼音猜謎語”不僅更容易幫助學生鞏固漢語拼音的學習,還能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思維,豐富學生的詞匯,發展學生的語言。例如,猜猜我是誰,在教學復韻母時,讓同學們猜猜單韻母ɑ和單韻母o組成的復韻母叫什么?利用嘴型的滑向教讀。這樣學生對于原本很難掌握的復韻母,就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四)童話故事
漢語拼音對于小學生而言,看起來說是一些枯燥無味的字符,可以通過教材中形象化的情境圖,結合故事的編排和講解來吸引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素材,通過故事教學,不僅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激活學生的語言智慧,使他們的語言得到充分發展。不僅老師編故事、講故事,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編故事、講故事,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積極主動性,也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二、直觀教學提高效率
教育家葉圣陶說“圖畫不是簡單的文字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涵養兒童的美感。”小學生比較喜歡生動直觀、色彩鮮明的圖畫。因此,若將拼音符號形象化,轉變為圖案,學生的印象會更為深刻。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利用課文中的彩色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從圖中明白字母的音和形,并鼓勵學生大膽的把字母畫出來。其實,一切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我們可以利用生活常識來教學。如拼音中的四聲,就像我們坐汽車外出旅游觀光一樣,汽車在公路上直走是“—”,汽車上坡是“/”,汽車上坡又下坡“v”,汽車下坡是“\”。用這種生活化的語言教學拼音,把枯燥的拼音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表象聯系起來,學生更容易接受,并能很快地掌握拼音。
三、利用簡單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學習拼音
思維導圖現在被廣泛運用,那如何將思維導圖與拼音連起來呢?當學生們學習完所有韻母后,我們就用思維導圖將24個韻母進行區分,用導圖的形式將它們分成單韻母、復韻母、特殊韻母、前鼻韻母、后鼻韻母,然后讓學生讀一個、區分一個,再在已區分的字母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分類識記的興趣,又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樂學善思。
四、作業布置要有創新
在學習拼音過程中,發現雖然上課學生都在努力地學,可到了課下有些同學還不能完全掌握拼讀規則,這就需要老師在作業布置中多下一些功夫,如果一年級學生的作業只是一些簡單的抄抄寫寫,那就不能符合課標要求。為了讓更多的同學學會拼讀,我們在家庭作業中逐漸減去了手寫作業,而是根據每課設計了拼讀練習題單,讓學生下課去練習拼讀,并且讀會一個用筆劃去一個,這點更增強了學生讀的欲望,課下在教室里拿拼讀表練習的同學越來越多,氛圍良好。
五、借助手勢、各種物品來擺拼音
在上課時,我還借助手勢和學生一起來擺拼音,在這一環節中,我發現學生是很有創造力的,他們用手勢擺出的拼音遠遠超過了備課時我的設想,各種手勢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開花,同學們敢于創新,能夠擺出和老師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手勢,真是百花齊放。不僅如此,在家中,他們能夠用各種物品來擺拼音,有的用圍棋,有的用線繩,有的用橡皮泥,還有的用家里的玩牌,更有拿自己的身體來擺的,同學們擺出來后家長統一給他們照相并上傳到群里。說真的,看完后,我不僅為他們的創意鼓掌,還為他們有這樣濃厚的學習拼音的興趣而高興。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對拼音重新定義,并不是在降低拼音的要求,而是告訴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要想辦法,讓本來就枯燥的拼音變得有趣起來,讓孩子先有學習拼音的興趣,再讓他們掌握拼音,只要我們有這種寓教于樂的意識,就會讓孩子慢慢地喜歡上拼音,知道拼音的重要性,從而為拼音學習增添色彩。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