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對于小學生的古詩教學,我們不僅要讓他們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同樣的,還要讓孩子們懂得如何去體會其中的情感。因為語文課堂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傳播的課堂,更是對孩子們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戰場。本文主要介紹了古詩與趣味教學法融合的意義,并進一步分析了將趣味教學法融入古詩課堂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古詩;教學;語文;趣味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古詩與趣味教學法融合的意義
古詩作為先賢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它可以用短短幾行字就開闊出當時的風景和人文氣息。國家在不斷倡導文化的創新與發展的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繼承的要求。文化的傳承需要從小抓起,要培養學生對國家源遠流長的文化的認知,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任務。小學生有著活潑好動的特點,如何將這些厚重的文化傳遞給他們,重點在于如何去抓住孩子的眼球,激發他們對于古詩詞的興趣。語文課程不僅僅是一門工具性的課程,它還具有較強的人文性。所以,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懂得改變觀念,實現師生的平等交流。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人物,需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也要更加具備傾聽意識,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謹慎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和發展,為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維模式。利用趣味教學法,就可以有效地擺脫古板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在學習古代文化的同時,也可以保持一個興趣盎然的態度,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加活潑、有趣。趣味教學法不僅可以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可以改善教師的教學態度,減輕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壓力,還能夠讓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鑒賞古詩。
二、將趣味教學法融入古詩課堂的策略與方法
(一)創設情景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所以,語文教師要想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文本古詩的興趣,就應該立足于課堂,活躍課堂氣氛。
情景教學就是教師通過語言或者道具為學生創造出一種真實的環境,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去充分地體會古詩所描繪的已經。例如,在學習《四時田園雜興》時,教師可以找幾個學生對詩中的場景進行表演,把“童孫未解供耕織”的情景充分地表現出來,這樣,在表演過后,學生就對詩中的場景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采用情景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去模擬古詩當中的場景,同時也可以在課前設置一些問題,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總的來說,要巧妙地設置一些玄機,讓學生愿意參與課堂,探索課堂。
(二)利用實物展示增強學生的好奇心
一個人獲得知識的過程應為主動的過程,學習者在獲取知識時,應該有一個積極主動的態度,這樣才能夠成為知識的擁有者。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擁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地聽教師滿堂灌的課堂內容。在古詩教學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對日常生活的描寫,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元素,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詠鵝》,在這首詩歌當中,作者對鵝的外形以及戲水的動作進行了詳細的描寫,事實上,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地去觀察過鵝,猛然聽教師一說,還不甚理解。對于這類古詩,教師可以采用實物教學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鵝的相貌特征,信息技術及音樂、視頻、圖像與文字為一身,與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方式相比,更具有靈活性和整體性。這需要教師提前準備好有關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料,在課堂上,由教師的親自展示,讓學生更好地去了解什么叫做“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通過實物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集中于課堂,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當中。
(三)進行戶外教學
趣味教學不僅僅體現在室內,同樣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打開一片戶外的天地。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圖書中,一首詩的題目為《村居》,描寫了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青煙的一幅景象。春天,兒童歸來較早,趁著東風去放風箏。這首詩的意義重點在于講授兒童在春天放風箏的古詩,不僅表現了兒童的可愛,也體現出了人民享受安居樂業的生活??陀^世界千變萬化,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參考以往的經驗以及背后的知識點聯系。教師在課堂上講述這篇課文,學生只能對其中的內容望塵莫及,不能真正地體會到整首詩的意境。所以,教師可以選擇戶外教學,讓學生帶著這首詩歌,去真正地體會這種春天里放風箏的美好生活。在操場上,學生自由奔跑,牽扯著風箏,在娛樂過后,可以圍坐在教師的身旁,由教師為學生繼續講解這篇課文,然后大家一齊背誦,去體會其中的情感。在大自然的渲染下,結合放風箏的樂趣,讓學生們對自己的人生更加珍惜,更加能夠體會生命之美。
三、結語
很多學生因為年齡小,并不能真正地去理解古詩的含義。所以,大多只能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才能夠將古詩的知識和內涵聯系在一起。近些年來,趣味教學法已然被很多教師所利用,當然,很多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我們不能勉強教師固定采用某種方式,因為適合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自行對自己的趣味教學法進行調整,以此來更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娟.激趣教學放光芒古詩奇葩多幽香——試論小學語文古詩詞興趣教學法[J].學周刊,2013(15).
[2]張心科,鄭國民.20世紀前期語文課程分合論——兼說“閱讀教學”的含義[J].教育學報,2009(6).
[3]孫雙金.“12歲以前”的語文課程體系建設——從傳統文化教育的角度[J].創新人才教育,2015(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