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幾年,群文閱讀教學在我國漸漸呈上升趨勢,并且憑借其所擁有的傳統單一閱讀的突破性,迅速成為新型教學模式中的一顆新星。老師選擇圍繞一個主題去選擇多篇文章后,師生就選定的主題進行多篇文章的閱讀,從而達到集體構建共識的過程,它不僅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數量和質量,而且還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群文閱讀是屬于全新的拓展學生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教學方式。群文閱讀教學就要求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里來引導學生閱讀多篇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文章。群文閱讀的能力不只是對學生的閱讀數量上的增加、提高閱讀速度,更能有效地讓學生掌握分析、歸納、對比的能力。把群文閱讀靈活地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閱讀教學的優勢,使學生所學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并且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為在學生在閱讀發展的道路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深層次挖掘課文主題
在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這個單元主題進行深度開發。在新課改的影響下,一線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對閱讀教學的創新與研究。而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教師在教學時運用群文閱讀,可以從多方面尋找類似文章作為單元主題的補充。
在小學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時,應當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去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推動整體的閱讀素養。《學記》中的“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就是這個道理。在這個環節上,不管學生對閱讀后做出的一些分析和總結的好與壞,都是屬于他們自己的讀后感,教師都應該給予學生肯定和尊重,畢竟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這時候更多的精力應該放在和學生的互動當中,而不應該將課文講得過深,并且應當引導學生發展課外閱讀,通過對課堂內外的相結合,讓學生對課堂的印象非常深刻。
二、尋找多篇文章的關聯性
群文閱讀不同于傳統的閱讀方式,其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打破傳統閱讀單一、單調等問題,在閱讀的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余地,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對文章主題有著加深印象的作用。
教師在運用群文閱讀時所選定的題材是群文閱讀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教學前,教師要根據當前語文課程標準和水平、所確定文章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比如通過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背景等多個不同點分析文章。而在選材上所謂的文章差異性,就是指要充分利用這些文章的不同點,去深入品讀文章,在文章的差異性上,將主體深層化、豐富化,實現主題的升華,以便文章的選擇更趨于適合小學生,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例如對“動物”這個借主題運用群文閱讀,小學課本上有很多關于動物的課文,《小壁虎結尾巴》《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鉆石》等。確定了文章主題之后再去引導學生對全文的仔細閱讀和分析。
三、有序的學習,深入主題思想
教師對群文閱讀的選材有很多方面的考慮。所選定的題材文章不能雜亂無序,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這樣子的閱讀只會給學生帶來困惑。而教師想要把群文閱讀靈活地運用到小學教學中,就要求教師的選材要根據所選文章主題的特點、篇幅的長短、內容的復雜程度等,讓文章有機地組合起來,讓文章主題層次分組遞進。如此,學生才能有效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學生也能更容易地理解所選定的文章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正確掌握群文閱讀
方法。
群文閱讀,要的就是要讓使用群文閱讀的教師更容易教,學生更容易吸收知識,讓學生養成在有序的文章中閱讀,更全面、深刻、精確地去對群文主題進行認識。葉圣陶就曾經指出:“語文教材只是個例子,要憑著這個例子能夠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
四、升華文章,發現文章差異性
升華主題在群文閱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小學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時,在自己所選定好的文章之間找到異同點,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特別是從這些異同點出發,去分析整篇文章具有的重要意義。而我們所說的,群文閱讀也不是像字面上理解的那樣,簡單地把幾篇有關聯的課文組合到一起,再在課堂上逐一地分析學習,群文閱讀的真正意義就在于要找到這幾篇課文的共性,還要找到課文的個性,要在文章的共性、個性當中學習。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高尚”這個主題進行群文閱讀時,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意識到高尚這個概念,對“高尚”這個詞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去引導學生通過多篇文章中主人公不同的高尚之處,并且針對文章中主人公所處不同時代背景、不同的行為動機、不同的目的等不同點,通過小組之間的相互討論,去深入研究和分析這些不同點,找到這些不同點背后的共同點是什么,從而達到學生對“高尚”的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并且在閱讀之后適當拋出一些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如果時間多的話,還可以適當地分組進行答辯,讓學生參與其中。小學生都是貪玩好動的,讓他們參與,這樣可以更大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感覺這是在做一個游戲。這會讓學生喜歡上這種閱讀方式,是對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一種良性循環。
五、加強教師指導方式,提高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在加快了學生的閱讀速度基礎上,更加注重了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質量,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和在課堂上睡覺又有什么區別呢?教師們在課堂上運用群文閱讀,并不僅僅是字面上的“群文”,更加要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興趣和閱讀質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習得方法比獲得知識更重要,有效掌握群文閱讀可以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快地去適應。加強教師對正確的學習群文閱讀方式進行指導,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在小學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教學,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對多篇文章進行閱讀,以我們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和閱讀方式來看,大多數采用默讀和略讀、瀏覽,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想要有效地快速閱讀多篇文章,就需要老師對這方面的技巧進行傳授。而剛剛開始運用群文閱讀可能花費的時間比較久,但是教師們一定要有意識地滲透這些快速閱讀的策略,把一些我們快速閱讀的技巧,簡單化教給學生。
比如在學生第一次接觸課文時教師就應要求學生通讀一遍課文,然后對文章內容進行大致的概括;第二次讀課文時就可以采用跳讀、掃讀等方式,把文章中重點詞、句、段畫出來讀一讀,從而達到強化學生的閱讀感受的作用。這和陶淵明先生在書中說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有點相像。群文閱讀教學在保證質的基礎上,加快量的產出,不應該像傳統單篇文章閱讀一樣,對字句詳細了解,群文閱讀的信息量比較大,所以學生們更應該要學會精煉文章語句,把文章中的關鍵信息提取出來,并且對其分析,整合文章的有用信息,綜合性思考,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比較、綜合、概括、歸納等能力。教師在運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定題材比較靈活和廣泛,所以文章所表達的形式、語言風格等都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也就意味學生的思考空間更大,所以教師在教學群文閱讀的時候要起到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多與同學討論,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相互得到印證,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群文閱讀的價值體現并不是要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讀多少篇的文章,而是要實現在有限時間里學會如何高效率地吸取關鍵知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想要在小學中真正落實就需要教師們結合自己所在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接受能力等,在不斷探尋開展群文閱讀的策略中,實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性。
六、結語
語文教學最大的目的就是培養出有素養、會思考、有智慧、有情懷的人,這正是群文閱讀帶來的最大的意義。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它更新了教師教學理念,重在整合教學內容,重在高質量地閱讀多文本,重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群文閱讀一節課容量大,教師占據主要地位,牽引學生學習,所以我們要盡量讓學生說,讓學生在彼此討論和交流中學習課文,教師要學會讓學生自己在摸索中尋找答案,而不是直接解答學生的問題。針對以上不足,隨著我們的不斷實踐,相信我們會找到有效方法。因為一切剛剛開始,需要我們一步步去摸索、實踐,這是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模式改革的一小步,卻是中國教育體系語文教學新格局的一大步,這里是一塊還有很多未知的挑戰卻大有作為的領域。
參考文獻
[1]程軍.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8).
[2]王艷艷.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15(7).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