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看圖寫話是小學生最初接觸作文寫作的一種形式。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有效地將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正是由于看圖寫話具有如上種種的優點,許多教師早早地將看圖寫話作為小學語文課堂的訓練內容之一。然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許多教師發現這種訓練方法收效甚微。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怎樣才能提升學生的看圖寫話的能力呢?
【關鍵詞】小學;作文;看圖寫話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是一個人思想和語言的凝結,它伴隨著一個人的終身。因此,無論是在家庭教育,還是在學校教育中,語文寫作的地位都顯得格外突出和重要。而看圖寫話是小學生最初接觸作文寫作的一種形式,他是義務教育小學低學段進行語文作文訓練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培養和提高低年級學生認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寫好看圖寫話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認真研究和解決好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帶領學生有序看圖
既然是看圖寫話,那么“看圖”自然要成為第一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中究竟是什么內容。看圖寫話的圖片中一般講述的都是一個故事或者是一件事,這時教師就可依據記敘文的“六要素”中基礎的三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引導學生描述圖片中的內容。
二、引導學生開展想象
前文已經說過,教師在指導學生看圖時,可依據記敘文的六要素開展教學活動。在確定好時間、地點、人物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圖片中所描述的內容是什么,進而追問為什么會發生這件事、這件事的結果是什么,即記敘文“六要素”中另外三要素——起因、經過、結果。在描述時間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就起因和經過開展豐富的想象。
三、培養學生領會感悟
《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對語文學科的定位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作為作文的雛形,看圖寫話能夠有效地彰顯語文學科人文性,最能體現語文學科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我們在進行看圖寫話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就圖譜按內容有所思有所得。這樣寫出來的內容才能條例清晰,有深度、有層次,為今后中高年級的語文作文和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真正發揮出語文學科的特點。
四、指導學生修飾語言
我們以《雪地里》這幅圖片為例,試著用剛剛提到的“六要素”法指導看圖寫話教學,并進行語言上的修飾。
1.時間:冬天、雪后、課間/體育課上
2.地點:學校操場上、雪地里
3.人物:明明和他的小伙伴們
4.起因:下雪了,小伙伴們非常開心
5.經過:明明和他的朋友們堆雪人、打雪仗
6.結果:小伙伴們臉凍得通紅,卻很開心
7.領悟:和好朋友們在一起是最開心的事,我們要珍惜身邊的好朋友
在整理好了六要素和感悟后,我們將這些要素串聯成一段文字,如下所示:
冬天,一個雪后的課間,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們來到操場上的雪地里,他們高興極了,開始打雪仗、堆雪人。雖然天氣寒冷,他們的臉凍得通紅,但他們開心極了,因為和好朋友們在一起是最開心的事,我們要珍惜身邊的好朋友。
在整理好了上段的文字后,我們便要指導學生對這段文字進行語言上的修飾:
1.下雪的冬天,學校是什么樣子的?
2.明明和他的伙伴們的穿著有什么特點?
3.堆出的雪人長什么樣子?
4.打雪仗時的情景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逐步引導學生不斷完善畫面的內容和語言,會使得學生根據圖片寫出來的話更有深度、更加令人欣喜。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二年級學生自己寫出來的文字(略有修改):
冬天來了,天空中飛舞著晶瑩潔白的雪花。學校的操場蓋上了一層雪白的棉被,樹上披著銀裝,屋頂戴著白,帽整個學校就像童話故事里的城堡一樣,美麗極了。
明明和他的小伙伴們在課間來到學校操場上的雪地里。他們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戴著棉帽和手套,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一樣,跳著、唱著。他們有的打雪仗、有的滾雪球、有的堆雪人,快樂極了。一個小女孩兒堆好了雪人,正在拿胡蘿卜做鼻子,綠色的圍巾和紅色的鼻子在雪白的世界里更加耀眼。明明正在和他的小伙伴們打雪仗,一個個雪球在空中飛來飛去。
雖然天氣寒冷,他們的臉凍得通紅,但他們開心極了,因為和好朋友們在一起是最開心的事,我們要珍惜身邊的好朋友。
其實在進行看圖寫話教學指導時,教師掌握一定的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帶領學生走進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以上僅是我個人在看圖寫話教學中的一點心得,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廣大同仁指正批評,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申紅梅,1970年生,遼寧營口大石橋人,遼寧省營口大石橋市鋼都新民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