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作文批改通常都是由教師一人包攬。然而,這種方式不僅增加教師的工作量,批改結果也不受學生重視,無法有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語文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批改和修復過程中提升寫作水平。為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互批互改,從而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寫作的水平。
【關鍵詞】作文;互批互改;教師引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互批互改作為作文教學中的一種創新教學方法,它以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為基本前提,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作文互批互改為主要教學內容。學生通過互批互改,發現其他同學作文中的長處,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從而提高自身寫作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作文教學效率。雖然學生是主體,但他們在課堂中的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進行的,因此,作文互批互改教學能否取得實效,學生能否從中獲得提高,還應該看教師的引導是否能夠發揮作用。
一、互批互改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提升學生寫作的水平
教師在指導學生對作文進行互批互改的過程中,不僅教會了學生如何修改作文,而且教會了學生如何提高作文。學生通過學習,不但提高了鑒賞作文的能力,同時能夠發現他人作文中的可取之處。如果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學以致用,將他人作文中的思路和精華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寫作中,將有效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進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二)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篇優秀的作文,需要學生能夠結合命題進行獨特的構思;而獨特的構思則需要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啟發寫作靈感。有了靈感、有了構思,寫作才能夠一氣呵成。學生在互批互改中,學會思考、愿意思考,通過批改、評價他人的作文,激發自己的創意和靈感。同時,也能夠通過對比自己和他人的作文,挖掘自身的寫作潛力,拓寬自己的寫作空間。
(三)激發學生作文學習的主動性
在作文教學中采取互批批互改的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中,不斷提高其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并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熱情。學生通過互批互改作文,能夠分享優秀作文,取長補短,提升自己;能夠交流寫作心得,共同解決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能夠提升課堂活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引導學生順利實施互批互改
(一)提出互批互改的要求和標準
教師要明確指出作文互批互改的意義,使學生了解開展互批互改教學的重要性,端正態度,積極配合并參與教學活動,以認真細致的態度,虛心學習,取長補短。教師在制定批改標準后,學生以此標準為基石,進行作文批改活動。
(二)例文講解
在明確要求和標準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標準對課前準備的例文進行初評;然后教師拿出自己的批改范本,供學生進行對照學習,認識自己的不足,進一步加深對批改標準的認識和理解。
(三)分組進行互批互改
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交叉發放作文供對方進行批改。要求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依照評分標準,仿照教師的范圍示例進行批改、打分,寫出客觀、公正、嚴謹、準確的評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在各小組之間來回輔導,以便幫助學生發現批改過程中的錯誤,解決批改過程中的問題。
(四)開展交流和討論
在互批互改結束后,開展有效的交流和討論活動,有助于學生從他人的評價中獲得知識,也有助于學生從失敗的教訓中獲得經驗。如果學生對批改意見有異議時,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教師參與討論從旁指導并對互批互改的整體情況進行復查和總結,找出批改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對表現優秀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對表現較差的學生要指出其不足。
三、引導學生明確作文互批互改的目標
(一)從字詞句入手
具備找出作文中錯字、用詞、錯句的能力,是進行作文互批互改的基本前提。當遇到多字或是丟字錯誤時,教師可使用相對應的符號在空白處標識,讓學生自己進行修改,以此加深印象,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錯誤。當遇到詞語使用不恰當時,只需將不恰當的詞語進行標識,由學生自己尋找一個更為恰當的詞語進行替代;也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并進行探討和推敲,選擇一個最佳詞語替代。當遇到病句的時候,教師需要指出這一句式的特點,幫助學生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過渡句、修飾手法等內容,根據前后文意思,找到問題并加以改正。
(二)從篇章結構入手
較之字詞句,評、改作文的篇章結構是更深層次的內容。主要包括中心思想是否緊扣主題、選材是否新穎等內容。從篇章結構入手批改作文,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具備一定難度,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互批互改的方向: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寫作意圖是什么?重點應該放在哪里?整篇文章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怎么去改正?對于這篇文章,你還有什么好的建議?通過引導批改,學生能夠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框架,能夠明確文章的優勢和劣勢,也就知道自己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去寫這篇作文。
(三)從寫作技巧入手
要使學生掌握寫作技巧的批改方式,需要教師事先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例如選擇一篇記敘文,點出文章敘事的先后順序,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是先抑后揚,還是先揚后抑;是借物喻人,還是托物言志。學生可以將所需批改的作文看成是一篇閱讀理解,在鍛煉批改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個人寫作技巧。
四、結語
教師作為教育的引導者,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并不斷更新語文教學理念。互批互改的作文教學方法,既給予學生一片自由展示、自由發揮的空間,又讓學生在賞析他人作品的過程中,進一步啟發思維,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甘樹華.初中作文教學“讓學生在互評互改中提高寫作能力”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3).
作者簡介:莊愛國,1967年生,福建省南靖縣人,中學一級語文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