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在每個家庭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而高中語文的閱讀學習,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近幾年,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也相應做出過變動,但是還存在諸多的問題。本文基于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的分析,給出相應的工作建議,以期求教于方家。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性;具體辦法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教師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會語言規律,提高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閱讀在每個學習階段,對語文學科的學習都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這不僅僅是因為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性強的學科,更重要的是語文能夠伴隨每個人的一生,對每個學生的成長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閱讀教學又是語文學科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就閱讀本身而言,它在每個人的生命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為閱讀是一個人獲取處理信息、認識世界與社會、發展鍛煉思維、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的最重要的途徑。而身處高中學習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需要做好充足的知識儲備、掌握有效學習方法、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關鍵時期。因此,做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工作,是極其必要的。
一、做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必要性
伴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技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所以,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在語文學科的眾多學習領域中,閱讀教學無疑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高中階段,既是中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一個人儲備知識、開闊視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不僅僅要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打下牢固的基礎、獲得長足的訓練,更要使學生在正確陶冶個人道德情操,以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獲得幫助。這就要求施教者做好語文閱讀教學的工作,并且充分發揮語文閱讀教學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力,對高中生的正確成長做出幫助。具體而言,做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高中階段,是中學生心智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記憶能力較強,理解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以后的學習工作,重要的知識積累,是必不可少的。而對于語文學科領域內的字詞句的學習,以及要規范學生口語和書面語的表達能力等學習任務,在高中階段,主要是在閱讀領域內,通過對不同文體的閱讀文本進行閱讀學習來完成的。因此,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既要承接初中階段的閱讀教學任務,也要整合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高中階段的知識儲備得到豐富。同時,也要通過對與文言文閱讀的學習,初步掌握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技能,體味文章中的深刻內涵,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并且要掌握自我完成閱讀學習的能力,為了日后的學習深造、工作生活做好準備。例如,通過對古典詩詞、散文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文言語感,初步掌握感受鑒賞古典詩詞、散文的能力,同時陶冶個人道德情操,感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開闊學生的視野范圍
高中階段的學習時間比較緊張,學習工作任務繁重,學生接觸社會生活的機會和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入閱讀的機會,就會相應減少。而語文閱讀教學所選擇的不同體裁的文本,都是充滿著時代感、洋溢著正能量的優秀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在使學生視野得到開闊的同時,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及對閱讀文本優劣進行評價的能力的培養都會產生不可替代的影響。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5)為例,所選擇的文學體裁多種多樣,既有優秀的古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又有優秀的現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等。在選材范圍上不僅僅限于中國,也包括外國的優秀文學作品,就選材內容而言,除上述體裁之外,還有新聞、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科普文章和演講詞等等。這既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滿足學生對文學閱讀的要求,使學生的眼界獲得開闊。
(三)有利于學生個人道德情操的養成
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心智比較成熟,理解能力增強,可塑性強。因此,做好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對學生個人道德情操的養成和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樹立,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這種作用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需要的時間也是最長的,因為這是在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非目標性的培養,非功利性的教育而意外收獲的。也就是說,通過對優秀的閱讀材料的學習,學生在對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行豐富、使自己的眼界更加開闊的情況下,對閱讀材料的內涵產生的一種深層次的理解,即獨特的審美體驗。例如,對于優秀的人物傳記或是演講詞的學習之后,學生會進行思考,思考傳主或演講者身上有哪些優秀的品質,促使他成為世人眼中的偉人呢?之后,學生會再次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的閱讀,并在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榜樣,樹立起人生的目標。不僅僅如此,針對高考語文試題而大量練習的閱讀材料,以小說閱讀和人物傳記閱讀為主。閱讀小說,會使學生在完整的事件發展的過程當中,觀察到世間百態,在自己的內心深處辨別出什么是真善美,應該贊揚什么、學習什么。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學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正確的價值觀會在學生心中自然形成。
二、做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具體辦法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各界對語文學科的重視也是越來越高,與之相適應的語文高考的考查方式也在進行著更科學的改革活動。從對較為基礎的字詞句的考查,逐漸向更深層次的閱讀文本的內容理解的考查過渡。基于這種發展趨勢,筆者認為要做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不論是哪一個階段的學習生活,學習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這也是教育界普遍認同的觀點。但是,很多的學校在進行學習活動時,往往采用老師一言堂的施教方式。在高中學習階段,這種情況尤為嚴重。因為高中階段學習的特點是學習時間緊張、學習任務繁重,而且語文學科在高考當中所占的比重又很明顯,所以由老師引領學生進行學習,針對高考語文考試的范圍集中訓練,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是現在大部分學校的普遍做法。但是,這種做法的弊端是,將精彩紛呈的語文課堂,變成了生產高考機器的“加工廠”。因為這種學習模式,沒有意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的這一特點,繁重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望而卻步,心生反感。所以,很多學生和家長的反饋信息是語文不好學,語文閱讀尤其
難學。
為改變這一現狀,要將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要求落到實處。要用語文閱讀教學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的目光。同時,施教者在進行施教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因為高中階段,學生的識記能力較強,理解能力在逐步加強,所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施教者更多扮演的是引導者和啟發者的角色,要引導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次和多角度的思考。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學習參與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到知識的主動追求者和探索者的角色的轉變。
(二)做到本色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習
由于高考在廣大師生和家長心目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所以一切的教育學習都是為了能夠在高考的考場上獲得更高的分數。語文學科也不例外,尤其是對閱讀領域的學習,各種的技法、策略、答題模式大行其道。在將高考神化的同時,將語文閱讀的學習肢解得支離破碎,難見本來的面目。這也是造成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產生抵觸情緒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對于教育活動而言,在既尊重學習活動主體的同時,也要尊重學科本身的特點,要把語文課當作語文課來上,也就是說要還原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色要求。語文學科既是一門基礎學科,作為各學科學習的基礎條件存在,又獨立于各學科之外,是幾千年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并且展現著自己的獨特魅力。在語文閱讀的課堂中,減少功利性的學習活動。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要緊緊抓住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進行教學和學習活動,在必要的基礎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對學生的信息篩選能力、想象力、審美力等閱讀能力進行鍛煉。要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品味其語言特點,感受文本的思想情感與藝術魅力,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審美水平。
(三)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學習習慣,使其樂在其中
基于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要學好語文,尤其是要學好語文閱讀部分,要養成學生善于積累、勤于思考的閱讀習慣。很多師生和家長為了學生在高考時能考出更高的分數,規定限制學生只閱讀考查領域內的閱讀篇目和考查內容相關的閱讀文本,對于考查范圍之外的閱讀文本不論好壞,一律視為毒草。
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情況,會產生逆反心理,過重的課業負擔,會加重學生的逆反情緒。如果嚴格規定學生的閱讀情況,限制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的選擇,這不僅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使學生在心里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要尊重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的選擇,并對學生選擇的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向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對所選擇的閱讀材料的深刻內涵進行探索與挖掘。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勤于動腦、勤于思考的閱讀習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會得到長足的鍛煉。同時抓住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的審美能力獲得提高,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的學習活動中來。
(四)有機利用多種閱讀手段,與時俱進
語文學科相比較于其他學科而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得更為密切。因此,可以隨時隨地、利用多種媒體傳播手段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這種做法也是將語文閱讀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將語文學科真正地還原到現實生活中,并且使現實生活中的可利用手段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很多學生會有自己的微信號,微信除去聯系的功能外,還有一個很好的功能,可供施教者進行閱讀教學,那就是公眾號。有很多關于經典美文、人文地理、歷史文藝、社會生活以及考試信息的公眾號,利用這種片段閱讀與非連續性的文本閱讀形式,使學生在生活娛樂當中,也能夠對經典美文、人文風貌等有所了解,既可以做到對語言的積累與品味,也能夠使自己的眼界得到開闊,同時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陶冶情操。要有機地利用大眾傳媒手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將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使閱讀文本的文化內涵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學生產生深遠、正確的影響。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領域,在高考中也占據著重要的比重。但是一味地迎合高考的考查方式和考查標準,就會喪失掉高中語文閱讀的本來色彩,也會使學生“談虎色變”,因此,少一些功利的投入,多一份人文關懷,使語文閱讀的本來面目得到充分展現,正是正本清源的做法。
參考文獻
[1]周志紅,楊舉麗. 新課改背景下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的特點與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2(7).
[2]鄂冠中.2012年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查走向[J].語文建設,2012(7).
[3]張延芳.讓“問題之花”在學生心靈深處綻放[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11(3).
[4]陸春祥.問題意識——科學課堂教學的生命[J].數理化學習,2011(3).
[5]姜有榮.2009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卷巡禮[J].語文建設,2009(9).
作者簡介:于歡,1992年生,遼寧沈陽人,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