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作是一種思想的自由表達和生命的真情交流。抹亮學生習作的第一縷色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積月累地精心打磨。引導學生無拘無束地敘寫真實的生活,樂此不疲地參與寫作的活動,并以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那不僅是思維在飛,言語在飛,更是心靈在飛!
【關鍵詞】習作;興趣;交流;日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小學生習作也是如此——貴在求真。唯有真實,才能歷練自己,感動讀者。從真實起步,才能抹亮習作的第一縷色彩,才能讓寫作之路越走越寬,越走遠遠。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從生活真實出發,寫好習作呢?
一、以興趣為誘餌,引領學生步入習作殿堂
小學階段,愛畫畫的學生比較多,甚至還把課桌當畫板。因此,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便利貼,方便即興涂寫。一次,一個特別愛畫畫的女生舉著畫稿,興奮地說:“老師,你能幫我把題目寫完嗎?我和小老鼠的一次親密接觸。”我一聽,這個題目還真新鮮。一看畫稿,上面畫著一個小姑娘,手里捧著一只小老鼠。她告訴我:有一天,她在廚房抽屜的塑料袋里發現了一只死了的小老鼠,一把抓起來,神采飛揚地告訴媽媽。媽媽卻生氣地命令她把小老鼠扔進垃圾桶,可她心里還是戀戀不舍。“我和小老鼠的一次親密接觸”,我玩味著這個題目,覺得別具一格,就鼓勵她說:“這個題目取得真有水平,我們把那天的事寫成一篇文章,這個便利貼就變成一本連環畫了。”學生欣然答應。故事寫好了,我讓她讀給全班同學聽。同學們聽了,都不住地夸贊:“有趣,有趣,真有趣!”同學們的評價更使得她喜形于色。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從興趣入手,就容易愛屋及烏,避免了一開始的排斥,少了“萬事開頭難”的焦慮。有的學生喜歡玩過家家的游戲,不妨就讓學生寫寫游戲情形;有的學生喜歡小動物,就教他寫小動物的外形和生活習性;有的學生愛編故事,就讓他大膽想象,編造心中的傳奇……一句話,習作起步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事,學與樂密不可分。”使寫作成為一件賞心樂事。
二、以交流為契機,指導學生發現習作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留心觀察,學生的習作才會有濃濃烈烈的生活氣息、真真切切的情感體驗,真實生動的語言表達。課間午間,跟學生們聊聊校園生活是指導學生發現習作素材的一條綠色通道。作為老師,只要當好聽眾,學生就會滔滔不絕地講給你聽。這樣就能將生活中發生的新鮮有趣的事及時記錄下來,成為非常美好而珍貴的回憶。
一次,學校少先隊找學生為紅領巾電視臺錄制節目。由于我沒有親臨現場,事后學生就跟我反饋了事情的經過。我一聽真是不錯的生活體驗,就鼓勵學生寫了一篇《第一次上電視》:“今天中午到校后,老師叫我到學校的紅領巾電視臺拍攝‘才藝展示’的節目。我好緊張啊!攝像記者來了,他把鏡頭對準我,老師把寫臺詞的紙放在攝像機下面,以防我說不下去。說完了自我介紹,我坐到鋼琴前面,開始彈奏《雜技演員》。另一位老師搬來吊蘭和水仙花,說要把環境點綴得更美一些。看著碧綠的吊蘭,聞著芬芳的水仙花,我的心情舒暢了許多。拍攝記者對我說:‘我們再來一遍吧!’我高興地回答:‘太好了,我正擔心第一遍太緊張,形象不好呢!’我再次站在攝像機前開始自我介紹,這次,我說臺詞更熟練了,彈琴時也更沉穩細致了。終于拍好了,我松了一口氣。”沒想到,這篇習作在年級組舉辦的寫話比賽中脫穎而出,奪得了一等獎。
三、以日記為習慣,督促學生錘煉習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以“勤學則進,輟學則退!”的道理教導學生寫作,他說:“田里的禾苗每時每刻都在生長,可是長得很慢,在短短的時間內是看不到的。學習寫作也是這樣,是一天天地進步,一點一滴地積累。這進步,這積累,甚至連自己也覺察不出來。但只要持之以恒,勤學不止,勤寫不已,寫作經驗便會越積越多,文章也會越寫越漂亮了。”寫日記是鍛煉學生意志的精神長跑。但如果學生養成寫了日記的習慣,他的習作能力就會與日俱增。
暑假里,我布置的暑假作業一般是每天寫一篇日記,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段話。在我的帶領下,在家長的大力支持下,班里的學生大多能堅持寫日記。雖然質量有參差,但態度都是端正的。不少學生足足寫了62篇日記,內容涉及暑假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中可以窺見學生們最純真的心靈之舞。例如:
今天早上,我躺在床上,聽見樓下傳來“嗚嗚”的聲音。我立刻爬起來,走到陽臺上一看,原來是綠化工人在修剪樹枝。他們拿著大大的電動鋸子,好像在給樹木理發。小葉黃楊剪成了“小平頭”,圓柏剪成了“蘑菇頭”。綠化帶變得更美了!
生活多么美好,寫作多么美好。我想:只要我們在習作教學中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展示真我風采,那么學生在嘗試習作的過程中必能感受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灑脫與暢快。
四、以激勵為引擎,幫助學生樹立習作自信
批改習作的時候,給予充分的激勵和肯定,那將是學生習作之苗茁壯成長的陽光雨露。學生習作寫得好的,我都會鄭重其事地表揚,或把他們的文章當作范文朗讀,或把某一個精彩的段落和大家一起分享。每次批改習作或日記,我總是盡可能找他們的閃光點,一句話寫得好、一個詞用得好都標注出來,還在優秀等第的后面加上五角星,一顆星、兩顆星、三顆星。同時也向各級各類刊物投稿,讓學生們獲得習作發表的成功體驗。正因為這樣,學生在習作上逐步樹立起了自信,看到了作文之路的希望和曙光。
習作是一種思想的自由表達和生命的真情交流。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童年是人生最好的時期,這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真正的、燦爛的、獨特的、不可重現的一種生活。”抹亮學生習作的第一縷色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積月累地精心打磨。引導學生無拘無束地敘寫真實的生活,樂此不疲地參與寫作的活動,并以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那不僅是思維在飛,言語在飛,更是心靈在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