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個性培養已經成為當前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重要課題,這不僅是新時期落實義務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內在要求。激發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已經成為衡量語文教學的新標準。本文從語文教育現狀出發,分析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培養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個性;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關于個性的認識
個性通常是指由所處社會環境或者所受教育影響所形成的個人性格品質。個性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通常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響。先天因素即來自于父母的遺傳,具有固定性以及不可變更性。而影響一個人個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后天因素,即社會因素。人們可以通過對后天因素的改變,對自己的個性進行重塑。在眾多后天因素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教育。小學階段的教育在個性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主要課程的語文教育,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授課形式單一、僵化
中國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應試教育。在大體制之下,具體的學科授課很難有所創新?!疤铠喪健钡慕逃簿捅缺冉允橇?。在語文課堂上,隨處可見教師激情澎湃地講授知識點,學生搖頭晃腦的進行識記。這樣的教育雖然可以產生高分段的學生,但事實上,卻很難顧及學生的個性需求,是對學生個性的一種抹殺。學生甚至沒有機會在課堂上各抒己見,提出不同的問題,也難以對自己所掌握的語文知識進行系統化的回顧。這種授課方式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
(二)評價標準缺乏科學性
目前,評價教師授課成果以及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依然是學科成績的高低。教師為了凸顯自己的業務水準必然會將學生的思維固化,以培養學生掌握解題技巧為主。同樣,學生為了有一個較高的名次必然會將思想局限,熟記固有的答案。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思維能力必將受到影響,進而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真正掌握語文知識。
(三)互動性不強
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內往往上演的是教師的獨角戲。只見老師在講臺上傳授知識,不曾見學生與老師關于某個知識點的互動。老師與學生缺乏交流,不僅不利于教師接受學生的反饋,改進授課方法,也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發展。長期發展下去,學生與教師就會形成一種默契,學生只負責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死記硬背,而老師則習慣于獨自講授。師生之間互動的缺乏,影響到學生的思維,致使學生不對所學知識進行多角度思考和理解,極大影響到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形成。
三、對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個性培養的建議
(一)多元化授課
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較強,對于新鮮的事物總是想要進行探索。教師可根據實際講課內容變更授課環節。首先,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增加多媒體的使用,合理地運用PPT、網絡,豐富上課形式,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其次,教師應將課堂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適當增加環節,可設置演講環節,交由學生自主主動地分享自己對于所學內容的體會,教師在旁加以引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根據實際講授內容,可以開展話劇表演。完全交由學生自編自演,可根據課本原文,也可在此基礎上自由發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最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自由討論、各抒己見。既可以鞏固強化所學內容,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個性的養成。
(二)評價標準的改革
小學階段不應過分強調成績,更不能將成績作為評判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標準。當然,學生的個性并不僅僅是成績所能體現的。對學生的側重點應從成績轉變到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在考試中,減少固定答案的題目,相應地要增加開放式的題型,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考試也可以適當地采取新形勢,可以將出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出題并相互評分。常言道“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問題,學生必然會有多方面的不同解答。這樣做,將有利于孩子個性的形成和辯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營造寬松學習氛圍
語文課堂氛圍的壓抑由來已久。一方面是由學生造成的,學生在課堂中往往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會坐享其成,等待老師公布答案;另外一方面,受此氛圍的影響,老師讓學生表達的多是不切實際的話語,嚴重阻礙學生的思維,也影響到教師與學生的正常溝通,拉遠師生之間的思想距離。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應積極主動地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運用提問法、討論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觀點。在溝通交流中,教師將會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自己上課當中的不足。學生的個性思維也將在討論中得到培養。
四、結語
語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語文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更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源頭。雖然我國現行教育方式扼制學生個性的發展,但我們不能將此作為借口,斷然拒絕學生個性的發展。在今后的教育中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深化改革教育方式,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宋玲玲.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8).
[2]吳樂樂.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方法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36).
[3]江帆.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失位現象及對策[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5).
作者簡介:劉寒清,女,1969年出生,湖南長沙人,中小學一級語文教師。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