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 記者張辛欣 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爆發,制造業、消費等領域都在發生“數字蝶變”。有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偭窟_22.58萬億元。2017年,這一數字還在以驚人的速度攀升。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數字經濟不斷創造新的可能,世界也因此認識一個全新的中國。
“和前幾次互聯網浪潮不同,數字經濟更強調融合共贏。在與傳統產業的碰撞中實現價值增量,帶動存量蛻變?!惫ば挪恳巹澦靖彼鹃L李北光說。
更讓人們倍感期待的是,實體企業從數字經濟中獲得轉型升級的動力。手機按下鍵盤,熱乎乎的豆漿就自動煮好,機器還能進行智能清洗。不久前上市的九陽無人豆漿機實現全部流程智能化和遠程控制。
數字驅動下,工業制造正在構建更敏捷的生產、經營、管理體系。工信部調查顯示,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后,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超30%,運營成本約降20%。
“以數字為杠桿,我國經濟正進行深層次變革?!惫ば挪扛辈块L辛國斌說,應抓住機遇,發揮好我國滲透融合和應用創新優勢,重塑競爭力。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正打破傳統的供需公式和經濟學定論,衍生出更加共享、普惠和開放的經濟生態,推動高質量發展。
普惠經濟就是其中之一。傳統的經濟關系旨在從市場供需中尋求買賣雙方的“合意”,而數字經濟則在此基礎上追逐更大范圍的“帕累托最優”。
把數字和餐飲結合,解決了“吃”的問題,提高了“做”的效率,還創造了新的崗位。美團點評CEO王興說,美團外賣旗下約50萬個“送餐小哥”中,有31%是傳統產業工人,10%來自于貧困地區?!盀槿颂峁┝宋枧_,創造了價值。這一定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他說。
將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互動融合,增加經濟發展“人情味”,是數字經濟產生的最重要的外溢效應之一。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說,以數字驅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的需要,數字經濟將推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發展。
著眼于提升存量使用效率的共享經濟解決了經濟學中的“效率難題”。共享出行、共享制造……越來越多的領域因數字經濟的注入釋放出新的“紅利”。過去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現在則是“一個產業賦能一方水土”,從東北的網絡直播到浙江的淘寶村、無錫的物聯網,區域經濟正擺脫傳統羈絆。
更加廣義的“開放”正在推開。以螞蟻金服為例,正在電子商務、支付手段等多方面將國內成熟的電商模式推廣到相關國家中。
“數據價值正在充分流通,為諸多行業提高‘含金量’,實現質量、效率、動力變革?!敝x少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