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的《漢語橋·2017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播出后廣受好評。“十年磨一劍”的漢語大會,如今已經形成了漢語對外推廣和傳播中華文化的國際電視知名品牌。節(jié)目以“學好漢語,讀懂中國”為宗旨,并踏實、用心地將這一概念精準落地,在文化綜藝百花齊放的當下,不僅做出了特色,也做出了品格。
“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脫胎自“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基因中就有寓教于樂的任務和使命,但是隨著幾年來的調整和發(fā)展,節(jié)目中展示的漢語之美更加豐富、更加生動。本次漢語大會充分挖掘了漢語的各種表現形式,既向選手和觀眾展示漢語的靈動和百變,又考察選手對漢語的深度熱愛與掌握。比如有的題目是讓選手朗誦,看似平平無奇的設計讓人擔心選手落后,但一位小姑娘卻憑借一首飽含深情的《鄉(xiāng)愁》獲得高分。語言通過朗誦的美麗感動人心,這正是漢語之美生動的體現。
在紛繁的綜藝混戰(zhàn)中,流露出文化氣息實非易事,每一個文化元素的呈現都意味著背后成百上千倍精力的篩選、設計、推演。漢語橋正是用無數的細節(jié)和用心,才讓人記住了節(jié)目的文化標簽。
漢語大會在用電視手段全景展現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更緊緊把握住傳統與現代的關系,例如在考題中精心調配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關系。為此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試題的基本層面以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現行規(guī)則為標準,在知識的延展層面適當加入古漢語的背景和學說,使中國傳統文化在選手面前變得生動、立體,增強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與此同時,協調好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也凸顯創(chuàng)作者的煞費苦心。例如:每場比賽決出冠軍后,為獲得冠軍的選手設計頒發(fā)頗具中國古代文化特色的“狀元博士帽”環(huán)節(jié);團體和個人賽總冠軍產生后,又安排了著名的舞獅表演,“南獅”“北獅”的出場慶賀,引得全場一片歡騰。這些都成功地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點滴元素,有機地融入大會的環(huán)節(jié)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視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