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叮叮、咚咚咚,通過敲打軌道貨車不同的地方,他就能用耳朵準確判斷出車輛哪兒有問題,這就是他的“神奇”。他憑借著這份神奇,創造了全車間“零違章”、“故障發現率100%”兩項紀錄。他就是太原北車段榆次四區間“90后”小伙梁羽。年僅25歲的他不僅榮獲了高級技師的殊榮,還獲得了全國鐵路總公司最高獎章——火車頭獎。
第一次見到梁羽,他高高的個子,清秀的面龐,給《科學導報》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日常工作中,他的“武器”便是一把檢車錘,從車上到車下,所有的配件都要檢測,當記者與梁羽談起工作時,不善言談的他靦腆地笑了笑說:“別看列檢時就用一把檢車錘敲敲打打,如果檢查不到位,后果不堪設想,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卻維系著國家資產運輸的安全。”
2014年,時值22歲的梁羽來到太原北車段榆次四區間當了一名列車檢車員,當他得知自己的師傅是火車頭獎章的獲得者,他羨慕不已,他發誓要在檢車員的崗位上干出點樣子,不能丟師傅的臉。為了能夠盡快掌握崗位技能,梁羽不斷地向師傅請教,不懂就問,隨時拿著書本鉆到練功車下,對照實物進行模擬實踐,只要一有時間,他就翻看理論書籍,很快就掌握了各種車輛配件及性能。
雖然是“新兵”,但他的業務水平已經不遜“老兵”,車間每個月組織的考試,梁羽連續多次都是理論實踐“雙第一”。他憑借著堅韌的毅力和出色的表現,迅速成為了車間里的行家里手,并在各項技能中脫穎而出。
每當走向檢車場,梁羽心里就多了一份使命感,他始終堅持按標作業,以確保車輛檢修萬無一失。梁羽所在的榆次運用車間榆次四場,平均每班每人檢車120輛以上,平均彎腰在車底下鉆進鉆出將近3000次,一個班下來就要走行11公里,從檢查到制動機試驗,必須要做到步伐到位、看到位和想到位,這就是他的責任。
又苦又累的工作環境并沒有動搖梁羽的信念,他告訴記者:“剛開始工作都難,但堅持一段時間后,工作中的標準就成了作業習慣。”不管是在寒風中還是在炎炎烈日下,他總是第一個蹲在線路上的那個,作業完畢后,他又總是最后一個回到待檢室,但他從未發過半句牢騷。工作3年來,他用手中的小錘,發現各類貨車車輛故障853件,其中重點故障58件。
2017年1月28日夜班,寒風刺骨。在作業太33105次列車時,梁羽發現了此列車車輪踏面圓周磨耗深度在9.3mm,為了避免嚴重車輛隱患,他及時叫停了車輛。這次出現的問題雖然不是梁羽的工作范圍之內,但他還是用最有效的方法解決了這次緊急情況。
梁羽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激動地對記者說:“貨車車輪、輪轂最重要的是走行部件,在使用中情況較為復雜,車輪故障中出現踏面擦傷與剝離、車輪裂紋、車輪踏面熔渣、踏面圓周磨耗、輪緣磨耗、輪緣碾堆等都直接威脅著行車安全。由于當時情況較為緊急,我便借鑒了客車制動的技術,采用了電阻制動和盤形制動等制動技術,解決了列車縱向沖動,這樣大大減少了輪對的磨耗?!苯涍^一晚上的加急處理,問題終于解決了,提起來的心也放下了。對梁羽而言,半夜工作早已成了家常便飯,通宵更是常有的事,有時甚至連回休息室換雙干鞋墊的時間都沒有。雖然工作條件很艱苦,但當梁羽每次圓滿完成工作任務后就會非常開心。
幾個月前,為備戰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貨車運用職業技能競賽,梁羽堅持3個月不回家,開始艱苦的封閉集訓。每天天剛亮,他就第一個來到練功場,在車底下不停地鉆進鉆出。為了將“分解車鉤”快速檢修項目時間壓縮到最快,他將40多公斤的車鉤連續搬上搬下幾十次,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緊緊貼在他的后背上,一天下來渾身酸疼,連脫衣服的力氣都沒有了。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次的技術比武中,梁羽被授予了全國鐵路青年崗位能手、全國鐵路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面對這些榮譽,梁羽沒有驕傲,他笑呵呵地說:“這些成績的取得會不斷激發我繼續努力,從而將列車檢測技術發揮到最佳的狀態?!绷河鹩米约旱男袆诱宫F出了對工作的認真負責,他也用看得見的實踐和努力踐行著“一絲不茍、盡心竭力”的當代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