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約拉納,一位天才的理論物理學家,在32歲時留下內容矛盾的信后離奇失蹤,讓人禁不住要探究他的內心。俗話說,最大的戲劇性是生活本身。此后,無數物理學家為他的預言孜孜探求近一個世紀,學界之外的文學創作者也以此為藍本寫出不少經典。
數學是構建模型的粘合劑。有軼聞這樣寫道,天才理論物理學家馬約拉納擁有堪比“超算”的計算速度,他和費米曾有過一場計算能力的比拼,費米用紙筆尺,馬約拉納只用腦子,比賽結果是平局。而以費米的計算能力,可以在原子彈沖擊波到來前的時間里,根據紙片被卷走的高度、速432441d519d7274064ad24a25218b6d23037a9c456181f6c6482982eb1be316d度和距離計算出原子彈釋放的能量值。
可以想見,在理論物理學家偉大的頭腦里擁有一個另類的科幻基地,這個基地的構成單元包括:物理理論、數學推導、求解方程、構建模型,以及嚴絲合縫、精巧至極的“幻想”,這些幻想由嚴密推導而生,激發出實驗物理學家想要驗證它的欲望,進而不斷設計新的實驗研究。
“在構建物理模型時,我們會發現新的理論,但新的理論在實際中由于器件和實驗技術的限制可能無法實現。”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徐飛虎說。
除了令人稱奇的智慧,馬約拉納另一個令人稱奇的是他留給后世的不解之謎。
一位在廢棄倉庫后獨居的巧匠,由于制作出了與火星人世界完全一致的模型而被帶走,他被認為泄露了火星機密。直到被帶出門口,他才明白不是FBI對他的審查,因為等待他的是一艘宇宙飛船。
天才總是會被普通人揣度為“泄露天機”,事實上,在探究馬約拉納的心思時,不該忽略他的宗教背景,“泄露上帝的秘密”似乎更準確。據載,與馬約拉納一同研究的意大利天才少年們組成了物理研究團體,他們熱衷于給彼此起綽號:“教皇”“全能的上帝”“大主教”……他們把核物理學里深不可測的問題和“幼稚”的賭注結合,看誰能最快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