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設計真核基因組,中國科學家領銜完成5條染色體中4條的化學合成……3月10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發表相關論文,意味著人類向“合成生命”的夢想邁進一大步。中國科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生命科學關乎國民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抓住百年一遇的機會,中國有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取得先機。
生命科學的新突破,始于基因組測序。完成人類百分之一基因組測序,水稻基因組測序,家蠶、黃瓜等多個物種的基因組測序……破解基因組的“天書”越來越頻繁,經過多年來積蓄發力,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碩果涌現。
從科技進展來看,絕大部分重要的物種未來都將完成基因組測序,海量的數據產出成為常態。搭建組學數據庫,實現海量信息的存儲、整合及共享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已經初步建成生命與健康數據匯交與共享平臺,圍繞國家精準醫學和重要戰略生物資源的組學數據,建立了海量生物組學大數據儲存、整合與挖掘分析研究體系。
“基因組學提供的海量信息,可以用來判斷癌癥的發生原因、發展狀況和可能的變化趨勢,并可依據已知的基因序列和功能設計藥物。”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專家表示,中國作為基因組學研究的重要力量,在國際舞臺上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2000年公布的人類基因組測序,中國只承擔了百分之一的工作。“這次我們完成了釀酒酵母染色體合成的四分之一,不難看出我們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巨大進步,今后‘領跑’不是不可能。”中科院院士楊煥明表示。
作為生命科學的重要前沿,合成生物學能解決能源、材料、健康和環保等問題,對人類認識生命、重新設計及改造生物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合成生物學在21世紀初逐步走向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科技部有關人士表示,我國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在生物學相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方面,如基因組測序技術、DNA合成技術、基因組改造技術、系統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已經有了許多積累,有些領域與發達國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新華社記者陳芳 董瑞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