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線教師來說,科研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解決問題。把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困惑都當成問題去研究,尋找解決方法,這就是科研。
“宇商教育”這個概念可以很大,大到天、地、人合一的教育;也可以很小,小到只有七個字“您好、謝謝、對不起”的習慣的培養。但無論大還是小,“宇商教育”所倡導的核心理念是大連金石灘實驗學校一直在踐行的。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經歷,從三個方面談一下如何站在科研的高度來踐行“宇商教育”。
一、用科研促興趣,踐行“宇商教育”
2014年9月,大連地區所有年級開始使用了小學《英語》(新標準)修訂版教材。相比較于舊版教材,新版教材的活動變多了,在所有的活動中,活動②課文新授和活動③、④練習拓展環節是重點,而活動①的導入環節比較容易被忽視,尤其對于那些用慣了舊版教材的教師,活動①似乎成了橫亙在熱身活動與新授環節之間的一塊雞肋。通過觀察公開課及常態課,我發現教師們在講解活動①時主要存在視而不見型、輕描淡寫型、大肆練習型幾種類型。我想使用了十多年的課本在修訂后增加了活動①,肯定有它獨有的、別的活動無法取代的價值,如何讓活動①成為教師們導入課文的好幫手呢?我提出了活動①存在的五點作用和有關活動①的四點教學建議。之后將我的思考寫成論文《新版〈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始)〉活動①教學建議》發表于《小學教學設計》2016年第7期。
通過科研,我將活動①蘊含的價值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為學生服務,學生通過活動①的學習對下面出現的活動②課文充滿興趣和渴望,從而更高效地投入到學習中。通過科研,促進課堂教學,從而讓學生更好地享受課堂,更好地發展,這不正是在踐行“宇商教育”嗎?
二、用科研促情感,踐行“宇商教育”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在以往的某些英語課程中,涉及到情感教育方面的往往都是在課程快要結束時,教師和學生一起念一些名言警句或者喊一些口號,這些句子成年人能很快理解,并能迅速地把本課與這些情感聯系起來,但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人生閱歷和理解力都還很淺,這些口號真的能讓學生感同身受嗎?
在去年我準備“4.21”宇宙關懷課程時,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從本節課中不僅習得知識,更能真正得到情感的提升。我希望我設計的宇宙關懷課程從開頭到結束,都在向學生滲透某一個理念,學生的情感處在不斷的升華中,他們能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關愛宇宙的重要性,從而在課程結束時產生我所希望的感同身受。因此我想到了“和”這個理念,我把“和”定為我那節課的核心線索。在課程中的拓展環節學生四人一組,運用本節課句型制作海報。學生書寫句子的海報貼紙是我事先準備的各種圖案,有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陽;有地上的小草、蝴蝶、小動物;有海里的魚、蝦、蟹;還有宇宙里的地球和宇宙飛船。小組完成后,我讓不同的小組之間互相展示海報,海報中的圖片有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宇宙中的,雖然海報內容各不相同,但海報中的各種圖片組成了非常和諧的一幅圖畫。看著學生制作的海報,我想這不正是天、地、人合一的教育嗎?在課程結尾我說道:成就幸福公民的前提是我們首先得是個合格的“HUMAN”人。“HUMAN”是什么含義呢?“H means harmony. U means universe. M means motherland. A means animals. N means nature. So human means we should be harmony with universe, motherland, animals and nature.”我運用PPT動畫生動的解釋了“HUMAN”的深層含義,最后當universe, motherland, animals and nature組合成一個圓時,孩子們深切的理解了人的含義。之后我以此課為案例,寫了《英語課程中的情感教育》一文,發表于《遼寧教育·學術教研》2016年11期。
“宇商教育”提出了“一元價值、三元特色”,提倡對學生進行“植根、育和、融時空”的德育策略,為成就幸福公民而奠基。若干年后,他們也許會忘記“4·21”宇宙日那天我所講的知識,但是那天有關human的圖形解釋一定能留在記憶中。教師用科研的眼光來建構課程,達到了培育學生“關愛生命、關愛自然、關愛宇宙”的情懷的目標,將中華民族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根植在了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從而成就學生的幸福人生。這也是通過科研在踐行“宇商教育”。
三、用科研促思維,踐行“宇商教育”
英語作業多以抄寫單詞、句子、語篇為主。雖然學習英語機械操練不可避免,但是過多的重復性作業會挫傷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在大量的機械作業的操練下,英語成績并沒有顯著提高。機械作業并沒有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即使他們記住了再多的英語單詞,也不知道如何運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教師尤其需要注意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意識。通過研究,我嘗試運用“思維導圖”來增加學生思考的廣度與深度,加快思考的速度與靈活度。“思維導圖”為農村的孩子們開了一扇窗,通過訪談和調查問卷發現,有88%的學生非常喜歡這種作業,認為這種作業能讓他們用更多的有趣的方法掌握知識,幫助自己提高學習效率,能夠更好地預習和復習。學生的作業,有的設計的圖案特別漂亮;有的寫的內容特別詳細;有的孩子英語基礎不好,用了漢語,英語加圖畫的形式也很生動。
之后,我嘗試在課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宇商教育”提倡“五整合課程”,在一次復習課中,我改變了按模塊復習的套路,將知識點相近的幾個模塊進行融合,并在此基礎上充分拓展,延伸并引入相關復習內容,從而實現學科教育功能的最優化。之后我將研究成果寫成論文《思維導圖在農村小學生英語作業中的應用》《思維導圖在復習課中的應用》。在去年教授《He shouted, “wolf, wolf!”》這一課時,我發現復述課文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于是運用“思維導圖”教給學生如何復述課文,并將這一過程制作成微課,該課獲得了大連市微課大賽一等獎。
“宇商教育”提倡對學生進行“善思、善疑、善釋、善拓、善創”思維品質的培養,而運用“思維導圖”正可以很好地達成這一目標,這也是通過科研在踐行“宇商教育”。
有句話叫做:我們走了很遠,卻忘記了為什么出發。想想我們當初干教育這一行的理想是什么呢?習主席說“勿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的初心又是什么呢?感謝“宇商教育”幫助我們更好地回歸教育本質:為成就幸福公民而奠基。
(作者單位:大連金石灘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史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