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教育基本上是學校課堂教育,可以稱作是一種狹隘的“教育”。改變狹隘的傳統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更新我們的教育理想、教育價值和教育制度。中國的教育現代化需要一種全新的教育文化,需要能夠高屋建瓴地統轄現代教育的基本問題、能夠指導現實、面向未來的新的教育理想、教育哲學。大連金石灘實驗學校提出的“宇商教育”順應了我們現代教育的需要。“宇商”是人的基本素質,是青少年實現成功人生的關鍵。它立足課程“三維”目標的整體體現和實現,提倡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也要學會如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樹立和諧健康的“宇商”觀,從而擁有一個和諧、幸福的人生。
一、初中英語課程性質與“宇商教育”精髓的一致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英語課程既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也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有利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宇商教育”思想體現了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趨勢,與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不謀而合,有利于幫助學生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即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必備品格即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因此,將“宇商教育”融入到初中英語教學之中,對培養天人合一的人、成就幸福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踐行“宇商教育”的策略
(一)深挖教材,課程育人
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它涵蓋了作為人類優秀文化的科學知識,本身有其更為深刻的文化內涵和邏輯關聯,也蘊含著深刻的德育價值。
1.立足教材,科研引領教學
我校初中英語教研組圍繞學科核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研究”促進教育教學的提升,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更深刻。每周進行固定程序的教研,教師立足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取舍、調整和補充,關注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改變,探究如何進行有效的問題設計、理答、追問與提升。其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教學目標的層層遞進、問題情境步步深入,促進學生在規定認知水平上思考并清晰科學地進行表述,能力需求節節攀升。
2.深挖德育素材,提升道德素養
積極認真地挖掘并分析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知識點和情感因素,再把這些因素進一步放大,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八年級上冊第六模塊Animals in Danger一文以保護瀕危動物為話題,強調了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這是一個既有意義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喜愛動物的心理特征,組織相應教學活動,來增強學生對瀕危動物生活習性以及環保的認識,從而提升其保護動物的意識和能力。由此,立足教材內容、踐行英語知識與道德感悟的結合,實現“宇商教育”。
3.深挖文化因素,培養文化意識
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因素,注重相同話題下教材內容的整合,進行文化導入和擴充,注重文化素質的培養,提高個人素養。讓學生積累民族文化并了解外國文化知識。只有了解中外文化的異同,才能更熟練地使用英語,培養較強的溝通能力,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比如,七年級下冊第九模塊Unit 1 Once Upon a Time…是Goldilocks的故事,是為八年級上冊第六模塊A famous story 做鋪墊,同時也為九年級上冊第九模塊Cartoon Stories 話題下寫作提供素材。但學生很難理解本單元中的just right (剛剛好),因此教師要挖掘Goldilocks金鳳花背后的文化背景,與之相關的Goldilocks phenomenon、Goldilocks economy、Goldilocks investment不僅讓學生擁有文化的提升,也增強溝通能力。
(二)平衡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狹義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和“熱熱鬧鬧的小組活動”,而是在教師主導作用并重的前提下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積極的態度情感和自覺的獨立思考行為等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對于應該啟發、講授的內容和環節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理答環節適時地進行追問等方式激發學生發展思維品質,而不是停留在淺顯的層面。課堂教學安排上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維空間和練習時間,只有這樣,學生才真正有可能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上,要運用多種形式激勵學生參與活動,一方面抓好課堂的個體學習,讓學生們自己去想、去說、去練;另一方面抓好學生間的研討,讓學生互相發表看法、體會,做到讓所有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享受探索知識的樂趣。例如,八年級上冊第六模塊Unit 2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故事開頭部分,同學們都能讀懂并回答課文相關的問題,教師可以進一步追問 Why did Alice go down after the rabbit? Wasn’t she afraid? 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最終指向Alice敢于冒險的探索精神,同學們生活中也要勇敢并熱愛探索。從而,在平衡師生作用的同時,深入文本,優化學生英語思維能力,育意育人。
(三)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教師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向學生介紹和示范不同的英語學習策略,創設有利于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語言實踐活動,并幫助學生不斷嘗試各種學習策略,促進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此外,英語教師充分利用和拓展校內外課程資源,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建設校本課程。課程旨在讓學生充分參與,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熱情,進而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與創新精神。例如,中學生模擬聯合國課程中,學生行為模式發生很大的改變,探究式學習是模聯會議的制勝法寶。學生們通過探究式主題培訓,提升查找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翻譯理解大量專業英文文件、形成觀點、查找資料支撐自己的觀點等等。學生增加了英語詞匯量,提升了閱讀寫作技能,還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獨立思考。其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領導策劃能力、公共演講技巧、團隊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對國際事件的分析判斷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進步,初步掌握了作為外交官如何在聯合國平臺為自己國家爭取最大利益、如何成為一個團隊的領導等技巧,初步理解了何為世界公民,意識到自身的責任與擔當。這是一種終身學習能力的養成,是他們畢業之后成就幸福人生的基石。
“宇商教育”理念與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是一致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踐行“宇商教育”,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也要在課堂上學會如何做一個幸福學習、工作、生活的人,樹立宇商觀,從而促進人與萬物的和諧共生。
(作者單位:大連金石灘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史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