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慧
摘 要:文化館的總館-分館制度是現時代地市級文化服務的重要模式,越來越多的地市級文化館為了拓寬服務覆蓋、提升服務能力,采用總館-分館模式進行服務。本文將從文化館的職能和建設角度出發,對文化館總分館制度的建設與管理進行討論,并結合具體案例對文化館總分館的運行機制進行歸納,從而幫助文化館服務建設提供可供參考的依據。
關鍵詞:文化館;總分館;組織結構;文化服務
文化館總分館制度是目前文化館的重要結構方式,其主要方法是通過中心館-總館-分館-支館構成文化館的網絡體系,實現資源整合。在我國的行政區劃當中,總分館的文化館網絡體系能夠對市-縣-鎮-村各級單位進行全面覆蓋,最終實現針對文化服務的統籌和延伸。此外,文化館的總分館制度還能夠明確各館職能,進而確定責任,實現部門間的協調和優化。
1 文化館總分館的組織結構構成
(一)總體架構
總分館制度是當前地市級文化館在進行全面文化服務建設過程中所采用的資源整合和資源合理利用的方法,通過總館下轄分館的方式,使文化館建設和服務可以逐步向下級單位覆蓋,從而構成完整的文化服務網絡。在總體架構當中,一般地市級文化館會采用聯盟-總分-延伸三階段的服務體系,在地市級文化館設立中心文化館,并在下轄縣、區、縣級市單位設立文化館總館,總館由文化館中心館統一分配,構成文化館聯盟。本文在對浙江省嘉興市的文化館建設進行研究中發現,嘉興市所采用的文化館建設模式體現了這一文化館網絡的構建原理,其中,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南湖大道1號的嘉興市文化館作為總體架構當中的“中心館”,主要建設數字服務中心、產品制作中心、理論研究中心,為體系當中的下屬總館、分館、支館機構提供文化“血液”。而其所下轄的秀洲區文化館、嘉善縣文化館、海寧市文化館、桐鄉市文化館等,則主要接受中心館的管理和引導,作為總分館體系中的“總館”實現文化服務職能。例如位于秀洲區大德路368號的秀洲區文化館就是組織結構當中的總館,主要聯絡街道(鎮)一級的文化分館(文化站),再由文化站與社區(村)的文化禮堂(文化活動中心)相連接,最終構成平臺共享、供需對接、區域協同的總分館運行體系。
(二)組織體系
為了確保多級文化館網絡的合理運行,文化館的總分館模式需要進行與之相對應的組織建設,從而打造符合文化館總分館服務要求的組織體系。中心館是地市級文化館的“心臟”,需要具備文化輸送和全盤統籌的能力,需要在文化館中心館中設置館長,并兼任服務體系中心管領導,組建領導班子[1];區縣一級的文化總館是文化館文化服務職能實現的重要環節,則可以由中心館領導班子進行下派,擔任總館的館長;分館和支館則是文化服務過程中與受服務者進行聯系的部分,其功能和任務更加詳細,因此可以由原文化站站長擔任文化館分館長,而在支館則可以設置文化專職管理員職位,形成組織體系。
2 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的職能定位
(一)中心館的主要職能定位
中心館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當中負責統籌和規劃,主要的職能和責任集中在服務標識、發布平臺、調配資源、輔導培訓的統一方面。因此多數文化館中心館都需要具有服務中心和管理中心,其中,服務中心的主要工作是確定文化服務的方法和方案,例如,部分文化館中心館采用分類編目的方法將館內資源進行整理,再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進行集成,從而形成文化館的公共服務平臺,下轄館區、具有文化服務需求的普通市民,都可以通過登錄平臺的方式來獲取需要資源。
(二)總館的主要職能定位
總館是文化館總分館體系中的服務職能實現部分,因此其主要職能集中在文化服務資源的調配,從而實現對文化服務功能的保障。例如,在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文化館總館可以首先進行文化骨干的培訓,通過對本地區從事公共文化服務的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使其能夠承擔起文化服務的重要功能;其次,在進行資源調配的過程中,文化館總館還應該積極展開文化產品的策劃,通過打造特色文化活動,創建文藝精品的方式滿足文化需求者的需求。以文藝演出為例,總館單位可以通過委派藝術人員對區內業余文藝團進行藝術指導和排練,豐富文藝團的文化藝術修養。
(三)分館與支館的主要職能定位
分館與支館是設立于,鄉鎮(街道)、村(社區)單位當中的文化服務機構,其日常工作中直接借助文化服務需求者居多,工作內容相對細碎,因此在職能方面,需要分館和支館進行與文化服務需求者能夠形成互動和互相影響的建設。例如,可以根據行政區劃組建本地區的文化志愿者團隊,通過文化活動等方式進行文化內容的普及;此外,承辦重要的文化活動,通過當地黨委政府的惠民活動,向居民朋友輸送先進的文化價值和文化資源,豐富其精神世界;同時,分館和支館還可以以文化價值打造當地的文化品牌,實現文藝精品形象的塑造,提升地區文化軟實力。
3 文化館總分館的運行
(一)資金支持
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當中,實現多層次的文化服務離不開相應的資金支持,因此在文化館總分館的運行與管理過程中,需要采用設立專項資金的方式,來打造文化館總分館服務的經濟保障。例如可以出臺針對地方特色的《專項經費使用辦法》,實現穩定經費增長機制的建立,為平臺建設、資源調配、文化團隊的培訓和活動的策劃、運行提供穩態的支持[2]。在專項經費當中,可以設立專項獎金,對當地具有突出文化貢獻的組織和個人進行表彰,從而鼓勵當地文化創作,實現地區文化水平的提升。
(二)理事會制度
根據十八大三中全會的精神,目前的事業單位在開展管理工作時,應當具備政事分離、管辦分開的思想理念,建立新型的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民需要的新管理制度。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可以采用現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總結出的理事會制度進行層級管理和重要事項審議,最終實現權責分明。理事會成員當中,除了要有各級黨委、各級政府的代表,各級文化館管理人員,還應當包含文化服務當中的文化志愿者、文藝團隊、群眾代表、媒體以及社會組織,形成良好的議事分為,使總分館決策、執行和監督完整健全。
(三)考核獎懲機制
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當中,理事會制度的建立對于各級文化館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通過理事會可以明確各級文化館的具體職責和任務。在進行管理過程中,管理者則需要根據理事會所制定的責任內容,對各級分館的工作進行考察,通過設置各分項的方式,對各級分館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打分,形成考核資料進行獎懲。例如,在體系內,可以采用年度評定的方法,將考評結果納入到職稱評價體系之中,對各級分館進行鼓勵。
4 結論
文化館的目的在于利用組織結構的方式實現文化服務能力的提升。在目前階段,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已經成為文化館發展的重要方向,在進行總分館體系建設時,應當從服務能力和服務方法兩個角度出發,對各級總分館的職能進行定位,并建立相應制度,保障其職能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顧金孚,王顯成,劉靖. 嘉興市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研究[J]. 上海文化,2014,(08):46-51.
[2]龍滔,周銘蓉. “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在重慶市大渡口區圖書館的實踐[J]. 圖書館,2014,(03):31-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