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惜蘭
摘 要:檔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為社會各方面工作服務,檔案宣傳工作是社會和群眾認識檔案、了解檔案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紹了移動新媒體的定義、發展情況,對檔案部門利用移動新媒體宣傳的現狀進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如何利用移動新媒體開展檔案宣傳工作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移動新媒體;檔案工作;研究
1 移動新媒體的定義
移動新媒體是所有具有移動便攜特性的新興媒體的總稱,包括手機媒體、平板電腦、掌上電腦、PSP、移動視聽設備(如MP3、MP4、MP5)等。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是當代媒介融合趨勢以物化形態呈現出來的媒介終端,為了與一般新媒體相區別,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閔大洪將其統稱為“移動新媒體”。
智能手機與傳統手機非常大的不同點是用戶可以自主安裝手機App。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簡稱,通常是指蘋果、安卓系統上的應用軟件程序,現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機上的第三方應用程序。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興移動產品的傳播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交流方式、生活模式,進而影響社會發展。基于高速、智能、開放的寬帶網絡,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應用相繼出現。伴隨這些新應用的出現與發展,以微博、微信、社交網站為代表的一種新媒體作用下的新的傳播方式――微傳播正不斷興起。
2 移動新媒體發展現狀
2014年7月2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5.2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6.9%。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達83.4%,首次超越傳統PC整體80.9%的使用率,手機作為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更加鞏固。手機用戶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迅猛發展,使得“指尖上的中國”生動而鮮活。這是新媒體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因為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網友”的概念,以及閱讀、發帖習慣等均發生了深刻變化,移動新媒體主要包含了以下特性:
1、便攜性。絕大多數人手機不離身,通過手機獲取信息基本不受時間、空間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可以很方便的獲取信息。
2、跨界性。當下很多網民在獲取新聞信息的時候會優先考慮微博、微信等手機軟件所提供的新聞信息推送。智能手機可以融合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所有媒體的內容和形式,受眾可以隨時隨地接收或生產媒體內容。
3、互動性。機平臺發展至今,軟硬件設備發展均已相當成熟,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豐富的互動功能,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溝通交流方式一應俱全。
4、私密性。通常手機只為擁有者自己使用,使用者在體驗過程中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并不受他人的干擾,完全可以個性化選擇定制自己感興趣的媒體內容。
3 檔案工作利用移動新媒體宣傳的現狀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3年10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意見》明確,各地區各部門應積極探索利用政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及時發布各類權威政務信息。《意見》指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信息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社會公眾對政府工作知情、參與和監督意識不斷增強,對各級行政機關依法公開政府信息、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和正確引導輿情提出了更高要求。
檔案工作宣傳多年來主要通過報刊、編研出版物、展覽、知識講座、業務指導等方式展開。宣傳報道,多出現在檔案報刊上,而很少見諸于社會的綜合性報紙、電臺、電視臺、網絡等更易被大眾接收和接受的新聞媒介,而由于專業期刊受到專業的限制,讀者較少,導致檔案宣傳工作的受眾面過窄,不利于檔案的社會宣傳。近年來,各地檔案館通過互聯網網站開展檔案宣傳工作做了不少有益的嘗試,但是在移動新媒體領域開拓的尚不夠,一些檔案館開通了政務微博,但是政務微信開通的可以說屈指可數,很多檔案部門微博、微信即使開通了也存在形式簡單、更新不夠、內容特色不明顯等問題,對檔案工作宣傳的效果不明顯。
4 移動新媒體環境下檔案宣傳的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移動新媒體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檔案宣傳工作在微博、微信這些新媒體上的宣傳應該更加具有未來的發展前景,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有所作為:
1、個性化訂閱服務
微博和微信產品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關注的對象。微博上的信息是爭取共鳴、披露真實,以博取新鮮度為主,微信公眾號要求原始事實經整合再輸出,代表著高質量的信息需求。公眾通過微信查找檔案館公眾號,或掃描該服務號的官方二維碼進行關注,即可獲得政務動態、通知公告、辦事指南、辦件查詢等服務信息。檔案部門以通知、公告的方式,及時發布最新工作動態、各類權威政務信息,尤其是涉及公眾重大關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規方面的信息。各地檔案部門根據自身情況應該打造1―2個固定的、網民喜歡的品牌欄目。
2、在線直播
各級各類檔案館除了可以通過微信或微博的文字信息展現本館特色、個性化的服務、檔案館的動態信息,還可以通過聲音、圖像、視頻等方式主動傳送給用戶。通過這種在線直播的方式,保證了檔案宣傳工作的時效性和真實性。特別是各地檔案部門針對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制作的宣傳片或者圖片展覽等均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高用戶對檔案的關注度和自身的檔案意識。
3、用戶互動
微信相對于微博來說具有一對一的雙向性、私密性,可以進一步拉近距離,促發網友的咨詢愿望,很多在微博里不方便說的話,公眾可以通過微信尋求幫助,互動性效果更好。咨詢的內容也往往與自身切實利益相關,做好微信互動方能更好體現“真正為民辦實事”的執政理念。目前微信公眾平臺的關鍵字回復功能讓網絡問政“秒回”成為可能,只要在后臺數據庫做好相應設置,微信就能根據用戶提問的關鍵字自動回復。未能自動回復的內容,管理員可以進行一對一的人工回應。檔案部門還應該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這些廣泛的信息征集渠道,開發民間檔案信息資源,充實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實現更多的信息資源共享。
4、政府信息公開
目前各地檔案部門都投入了大量資金、設備,加強了檔案網站建設和電子文件中心建設,通過互聯網查詢等手段,為社會各界提供政府公開信息,今后可以將政府信息公開數據庫內容通過移動互聯網向全社會發布,為實現公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供便捷服務。
5 結語
綜上所述,各地檔案部門可以充分借助移動新媒體的平臺將檔案宣傳工作引入一個新的領域,注重發揮移動新媒體的應用平臺廣泛、傳播方式新穎、消息傳遞迅速的優勢,不斷推出適合檔案部門的宣傳及服務內容,促進檔案文化傳播,豐富檔案信息資源,改進檔案服務模式。彌補現階段檔案信息服務的不足之處,跟上信息公眾平臺的發展步伐,讓檔案事業與移動新媒體一起走向美好未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