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摘 要〕從工業建筑遺產更新再利用的方法論方面進行探討,通過建立廣州工業建筑遺產的更新再利用體系,對具有不同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和更新再利用。同時,更要注重工業建筑遺產的自身保護以及廣州城市有機更新的協調發展,從而更好地延續廣州的城市工業文脈。
〔關鍵詞〕廣州 工業建筑遺產 再利用
廣州擁有豐富的工業建筑遺產,其建筑的多樣性,以及作為遺產保護的價值也是參差不齊。這不僅增大了對其保護和再利用的難度,同時,對其具體項目的開發和更新設計也更需謹慎。
一、遺留與保護的建議
廣州的城市工業建筑遺存根據其建造年代、所屬行業、歷史地位、建筑風格等因素,可劃分為三個等級:具一般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具有較高保護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和有珍貴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對于三個不同級別的工業建筑遺產應有不同的保護和更新再利用策略。
1、具一般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是指建造時間距今相對比較短,歷史地位相對較低,建筑風格比較大眾且不具備較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在對這類建筑進行更新再利用時,在能體現原有工業建筑遺產的基本特征前提下,可進行比較大的改造性更新再利用。可根據發展規劃的需要進行較大范圍的建筑外觀形象重塑和建筑內部空間重組。
2、具有較高保護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是指無論是建造年代、歷史地位、建筑風格等方面都具有比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如已被廣州市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的廣州同盛機器廠舊址等。對于這類建筑的更新再利用應在遵循文物保護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維護原有建筑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通過結構加固,局部維修,內部空間功能的部分變更來實現對工業建筑遺產的保護和更新再利用。
3、具有珍貴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是指建造年代久遠,保存相對完整,在所屬行業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歷史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同時還要具有典型性和歷史代表性。如信義會館等。對于這類建筑的更新再利用應以修繕為主,利用為輔。在不改變建筑自身整體結構和立面特征的前提下,進行必要的破損修繕,對于建筑的內部空間可根據功能的要求進行部分調整。
二、使用功能與再利用模式的建議
廣州城市工業建筑遺產在更新再利用的過程中,應該著力整合控制創意產業園區的開發,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規范商業文化空間的發展模式;深入挖掘展示空間模式的潛力,加大開發建設投入。另外,更需要結合廣州的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下列幾種發展模式的開發:
1、居住空間模式
廣州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城市和經濟發展的歷程中,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廣州作為一個人口輸入大省住房問題一直是困擾廣州的嚴重問題,特別是在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單身公寓的建設上,難以跟上城市和經濟發展的步伐。部分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主體結構堅固、空間再造型強的工業建筑遺產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改建成為上述居住空間的可能。例如由上海升降機廠廠房改建而來的“眾鑫白領公寓”、由學生集體公寓改建成的“金金公寓”都是此類模式的成功案例。
2、公共服務空間模式
廣州城市工業建筑遺產具有“臨江、近江,植被茂盛,古樹林立”的特點,且眾多工業建筑自身具有室內空間寬大明亮,主體結構牢固的特色。對于這類環境優美,適宜人居,且較大的社區輻射面的城市工業建筑遺產,比較適宜開發為公共服務性空間,特別是幼兒園、敬老院這樣的空間類型。不僅能夠發揮其巨大的環境優勢,而且可以有效緩解公辦幼兒園、養老院進入難,民辦幼兒園、養老院入不起的尷尬局面。
3、開放型地景公園模式
廢舊的工業建筑遺址有著獨特的景觀優勢,特別是有些大型的、特殊的生產企業遺址,有著一些諸如水塔、棧橋、傳輸裝置、吊車、煙囪以及各種管道線路等。這些凝聚了豐富的歷史記憶的建筑和建筑構件,對于建立紀念性公共開放空間形態的地景公園、景觀廣場具有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同時,其自身原有的用于生產建造的建筑和建筑構件以及廠區內的空間組織形式存在著巨大的開發潛能。這一更新再利用模式不僅能夠實現資金投入小,成小快的特點,而且還可以留住城市記憶,更好地保護原有城市肌理,體現可持續發展的主題。這一模式已成為國內外許多城市對工業建筑遺產更新再利用的主要手段,如廣東中山市的岐江公園等。
三、表皮更新設計的建議
縱觀建筑表皮的歷史發展與演變進程,不難看出,無論在哪個時期,建筑表皮都是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形成人們腦海中對建筑印象的主體。隨著工業建筑遺產的更新再利用的興起,表皮更新設計儼然已經成為工業建筑遺產更新再利用的重要設計手法之一。如何通過表皮更新設計重塑工業建筑遺產的形象,使之煥發出工業建筑特征的新風采,使工業建筑遺產既能夠與時俱進,又能夠體現工業建筑的特征和場所精神,是諸多設計師不斷思考和研究的內容。
由于工業建筑遺產涉及眾多工業行業,各自又具有不同的生產功能,因此在建造之初就已打上了各自行業特性的烙印。所以,工業建筑遺產的表皮更新設計必須結合行業建筑的特性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模仿、復制,更不存在放之四海皆有效的標準。
盡管如此,在工業建筑遺產的表皮更新設計過程中,也有一些原則、規律、手段、方法可以遵循。
1、表皮更新設計的原則
(1)歷史至上原則
“歷史至上”就是指將保護,再現工業建筑遺產的歷史風貌、文化特色作為對表皮更新設計的首要因素進行考慮。特別是對那些“具有較高保護價值”和“具有珍貴保護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的建筑表皮進行更新設計時,應以保護為主,修繕還原為輔,做到修舊如舊,含舊于新。使其建筑表皮的歷史特色得以延續,充分發揮其表皮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只有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進行表皮更新設計,才能使舊工業建筑煥發出新的活力。endprint
(2)新舊共生原則
“新舊共生”是指在對工業建筑遺產的表皮進行更新設計過程中,既要尊重歷史,體現原建筑的歷史風貌,同時也需要為工業建筑遺產的表皮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二者新舊共生,相互協調發展。特別是對具“一般價值的工業建筑遺產”的表皮進行更新設計時,可以保留部分有歷史信息的表皮元素,通過一些新技術、新材料去更新原有表皮中不能適應新功能要求的元素部分。通過對工業建筑新舊表皮的材料、質地、色彩以及構圖形式的整合重組,使新舊表皮能夠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從而實現原工業建筑在使用功能、文化內涵、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的有機更新,使其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得以延續。
(3)可持續發展原則
工業建筑遺產的更新再利用過程是長期、反復、可持續利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避免對建筑自身的大拆大建和肆意破壞,同時,對于建筑表皮的更新設計也要遵循這一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特別是在技術運用和材料選擇上應尊重歷史,結合當下,著眼未來,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表皮觀將是最為重要和值得贊譽的。
2、表皮更新設計的方法
(1)對歷史符號的提取
工業建筑遺產自身擁有許多特定歷史時期的工業建筑的原型,和許多具有工業生產特征的符號和元素,例如高大的山墻、門窗,鋸齒狀屋頂等,另外還具有許多時代特征的標語、口號、廣告、楹聯以及表皮構件等等。這些歷史符號,既具有工業建筑的時代特征,又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背景。所以對工業建筑遺產表皮更新再利用時,有意識地對歷史符號進行保留、提取是對建筑文化歷史的傳承和延續。
(2)新元素的介入
舊工業建筑表皮更新除了有意識地對歷史符號的提取與保留之外,還必須與時俱進,有新元素的介入。使新舊兩種元素能共同作用于建筑表皮,并產生新舊兩種元素歷史碰撞的火花。使建筑表皮更新后的工業建筑遺產能呈現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新的表皮形象和秩序,例如,將現代高科技建筑表皮材料、繪畫藝術和裝置藝術熔入到工業建筑遺產的表皮更新中去。
(3)表皮的肌理化
“肌理”一詞本源自對生物體表皮的描述,用以形容其表面呈現出來的起伏不平,縱橫交錯的紋理組織結的。折射到建筑表皮上的肌理可以理解為構成建筑表面材料自身的自然肌理和將材料組織在一起的結構肌理。將工業建筑遺產的表皮進行肌理化更新,首先要尊重舊建筑表皮的原有肌理,其次對構成肌理的要素進行有計劃、有規律的重構,通過重構使更新后的工業建筑整體反映出肌理化的特征。
在廣州城市工業建筑遺產研究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對于城市工業建筑遺產的更新再利用這一課題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它不僅涉及了城市發展、城市文化、城市歷史、工業產業、自然環境、藝術設計等多個領域和多個學科的交織,同時它也是人類謀求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工業建筑遺產更新再利用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