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婷
摘 要:現在是二十一世紀新時期,知識占據主導地位,現在我們正處于一個知識不斷生產更替、共享的一個新時代。大學可以說是文化的一個傳承殿堂,而圖書館作為大學里的知識儲備基地,對于知識傳承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圖書館的發展和創新就是為了跟上時代潮流,順應時代變遷。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圖書館的轉型發展就顯得至關重要,以下就大學圖書館的轉型發展進行研討,對當前圖書館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大學生圖書館;轉型;發展
就目前看來,我國大學圖書館在發展中,就已經明確知道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和轉型要求,為了達到轉型發展成功的目的而制定了一系列發展轉型的創新戰略,取長補短優化內因和外因,從而更加凸顯出圖書館在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使圖書館在教育過程中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建設性作用。
1 拓展新型服務模式
二十一世紀作為信息時代,信息正在不斷發展,網絡信息被大量應用,那么就緩解了原有的“田園式”圖書館運行模式,這就迫使圖書館運作從封閉的、淺層次的、被動型、落后的服務模式向開放的、主動的和服務多樣性進行轉變發展,積極開展知識密集型勞動和產業型服務工作。大學圖書館就要適應時代發展,就要轉型來求發展。從而要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
1.大學圖書館不只是一個傳播知識的獨立存在的一個個體,它是作為學校廣大師生的一個服務站,圍繞學生老師需求什么,學習者想要獲取什么,圖書館要提供什么來建立。既然圖書館轉型中求發展,就要了解用戶需要什么,怎樣融入到用戶中去,怎樣更好的為廣大師生提供服務,要主動去實現滿足用戶需求,不能讓用戶來滿足圖書館的需求。
2.大學圖書館的主要職責是傳授知識,服務對象不應該只局限于廣大師生,應走出校園,為社會服務,讓大學圖書館成為公用體系服務的一部分,從而就要建設數字服務館。
3.讓讀者參與到圖書館的管理與建設,只有讀者最清楚,圖書館最應該發展的地方,為了自身的切身利益,實現共惠共利的局面。如此建設圖書館從而實現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
2 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應趨向多元化與特色化
資源是圖書館的基礎,傳統圖書館以書為主,所有工作也都以書為主。然而隨著信息網絡化的發展,數字媒體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閱讀方式不斷的從紙質閱讀轉化成數字閱讀。圖書館的資源也從印刷轉化為了多媒體,圖書資源建類應種類繁多。
1.傳統的印刷型資源,主要有報紙、期刊、地圖、圖片等。產生的過程過于復雜,需要通過生產程度成為印刷品,然后通過傳統的渠道,進行傳播。傳遞具有局限性。產生、存儲、傳遞的成本較高,流動性相對較弱。
2.數字化資源,主要的形式為電子書、電子報紙、電子期刊、光盤、電子文檔,電子文件、音樂、攝影燈一切以數字形式生產和發行的信息資源,這種數字化資源的傳播速度快,更為廣泛,成本低,資源整合更容易,流動性大。
現在是信息化社會,信息爆炸也是社會現象。圖書館不可能把所有的資源都整合優化。面對信息大爆炸,圖書館能做的就是將有選擇性的進行信息資源的收集。選擇與本館館藏相符合的資源,與學校和社會相關的資源。同時在圖書館轉型發展上不能只關注靜態,也要發展動態資源。
3 圖書館發展挖掘其價值存在,實現虛擬與現實的結合
人們的閱讀方式正在從紙質閱讀轉化為數字閱讀的過度時代,不分任何地方,不分任何場所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而傳統圖書就要按照書架的編號進行閱覽。那么大學圖書館存在的價值觀是什么?
美國著名的建筑師凱西·西蒙說過:“橋式圖書館的中心比喻,你好似在旅行,從黑暗走向光明,從無知走向知識。你好似跨過一個前廳,前廳的一邊是開放的書架,另一邊是中央的電子圖書館。你穿越多層的活動——從十分忙碌的活動中到思考活動,你可能處在集體當中,也可能坐在窗前閱讀。”這是她把圖書館比作了一座橋。
第一,傳統文化是不會消失的,無論數字信息發展如何迅速,都無法取締紙質閱讀,只可能成為一種幫助的載體,讓人們更加迅速的了解搜索信息,而同樣數字閱讀也同面臨著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第二,規劃圖書館的空間,如劃分出多個服務單元(多媒體工作站和研究學習室等等),并為此在硬件設施上提供最大的舒適(電腦的配套、舒適的座椅、服務型人員的幫助等),這些服務型設施的優化。
4 創新信息服務
傳統服務要實現精深化,深化就要了解讀者的需求,就要不斷的開拓進取和創新,開展個性化服務。①個人書架:數字圖書館為每一位注冊了的讀者提供一個儲存功能,并按讀者的喜愛進行分類、歷史訪問記錄、根據讀者的喜愛進行推送信息資源。②搜索個性化:數字圖書館根據讀者的愛好,歷史訪問記錄來識別讀者興趣,并根據不同條件搜索過濾掉不感興趣的,這樣實現檢索的個性化。③信息推送:信息分類是指數字圖書館根據讀者的興趣、目的來設置資源信息的表現形式,服務功能等。④網絡資源咨詢服務:是指在網絡時代,以網絡平臺作為一個載體,通過電子郵件,留言板為信息傳輸手段,向客戶提供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資訊,從而使讀者得到自己的需要。⑤數據挖掘服務:指讀者的信息資源,對歷史的訪問記錄,采用計算機技術來識別信息之間的關聯,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
圖書館的新目標不僅僅是提供信息,而是作為介體,把信息轉化為知識,大學是教學的地方,大學圖書館是讓人們學習知識的場所,讀者在這里增長新的見識和品行。
5 圖書館轉型發展的影響
書本是知識傳承的重要工具和載體,而圖書館作為書本的最大積聚地,更是為文明的傳承提供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莘莘學子通過在圖書館搜索讀取來進行知識的學習,圖書館通過提供搜索存儲讀取的功能來傳遞知識,實現了知識資源的共享,傳播著人類的精神文明,傳遞著幾千年來知識文化傳承的火炬,這為人們的創新、創造、學習都提供了基礎條件。每個社會個體都有著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圖書館也有屬于自己的職責,保存文化遺產、信息資源的存儲、文明傳承、歷史與社會責任。
大學的三大職責是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這不僅是為了國家培養有用的人才,還要參與社會各處的文化建設,從而大學圖書館就作為知識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大學圖書館轉型發展,在服務區域經濟建設中,依附著信息集中優勢,通過網絡資源實現知識資源共建共享,新型服務模式的開拓和信息資源的增值服務等方式,成為國將創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大學圖書館轉型發展,不但可以在大學中掀起一番學習的浪潮,為廣大師生服務,而且還可以發揮出圖書館自身的一種獨特性,實現其價值所在,讓圖書館得到有效循環利用,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發展潛力。讓圖書館通過轉型發展后能得到大眾的更深入了解,從而提高圖書館的影響力,起到宣傳效果。
6 結束語
總而言之,大學圖書館轉型發展,需要綜合分析影響圖書館的發展的內外因素,從而制定大學圖書館轉型過程中圖書館的戰略目標,有戰略方針。從而讓大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推動大學的教學發展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沈奇.基于需求導向的高校移動圖書館服務轉型研究[J].出版廣角,2016,(7):35-37.
[2]王瑜,郭志勇.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發展研究[J].圖書情報導刊,2015,25(23):73-74.
[3]宋雅琳.全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閱讀文化之轉型[J].圖書館界,2015,(4):50-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