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李文璐
摘 要:生物專業英語是高校生物學科很重要的一門專業課,對學生是否能夠進行專業寫作、國際交流、掌握前沿科研理念至關重要,影響著中國21世紀高等素質教育。文章從四個方面對新型生物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提出探討,以供借鑒。
關鍵詞:生物;英語教學;改革
在傳統生物專業英語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刻板陳舊,局限于教材范圍,讀課文,記單詞、分析句型,做習題,卻不注重培養學生實際進行科研閱讀、寫作、溝通的能力。因此,應該對生物專業英語教學進行改革,探討新型生物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一、選擇合適教材,結合慕課教學,利用網絡資源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生物專業英語采用國內編纂的教材,授課內容側重讀譯,忽視應用與交流,而且目前教材滯后生物學前沿理念。針對教材現狀,建議改革采用Genes XI、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 (Fourth Edition)等國外頂級教材。并且這些教材還可以直接用于指導實驗,具有更好的實戰操作價值。
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建議采取利用慕課進行反轉課堂的教學。在課下推薦學生參加Coursera的免費旁聽課程,在課堂上進行模擬情景互動教學,可以使學生對專業詞匯掌握得更牢固。
二、結合科研設備,注重實際應用
生物學研究離不開各種儀器、設備的操作,直接針對生物學常見設備,用專業英語講解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將達到活學活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筆者在德國進行博士后研究期間,操作了大量德產設備,其操作界面和實驗流程全部為德英雙語。筆者在進行英語操作時完全沒有障礙,同時還學會大量德語的相關表述。如果能借鑒德國實驗室的這種做法,將常用儀器的使用說明和實驗流程用中英雙語標識,將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快速提高生物專業英語水平。
三、多人協作實驗,實踐專業英語溝通
這種分角色研究的過程模擬了生物學研究的情境模式,不同研究方向的學生分工協作完成一個項目時,產生的分歧、相互的補充與協調將會是最寶貴的學習資源。根據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1946年提出的“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論,認為實踐教學能掌握75%的教學內容,而學生在產生分歧時教授隊友的學習方式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能掌握學習內容的90%。按照這個理論來解釋,協同組織的生物實驗專業英語教學比原課堂式讀譯寫的教學效果至少提高15%。
四、應用專業英語寫作,發表國際期刊論文
生物學研究成果最好的檢驗方式就是發表論文水平的高低,這也是對生物專業英語教學效果最客觀的評價。以文獻為模板,拆分科技論文的寫作規范,再結合學生在實驗室協作產生的成果,撰寫新文章,在此過程中生物專業英語協作技巧得到提高。首先,給學生講解一篇范文,如在文獻Nuclear transition between the conjunction cells of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 (Bacillariophyta)中,對比講述title page、key words、abstract、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discussion、acknowledgments、tables、illustration、references如何撰寫。然后根據各部分要點,指導學生寫好初稿,反復修改,在修改中提高寫作技巧。
筆者在海外進行博士后研究期間,與各國科研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中應用生物專業英語的經驗,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對給課程進行嘗試改革,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Krebs.Lewin's genes XI[M].Jones&Bartlett,2012.
[2]M.R.格林,J.薩姆布魯克.分子實驗克隆實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3]錢國英.生物專業英語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