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梅
摘 要:“精引精練”課堂教學模式是基于學生、教師、學校三級目標而提出的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模式,“精引”強調教師的行為變化,“精練”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其核心是對學生思維的鍛煉和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精引精練”;生物教學;思維
一、關于“精引精練”課堂模式
“精引精練”課堂模式是基于“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是合作學習的參與者、管理者,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自主學習的助推者及學生發展的引路人,學校為教師和學生的個體發展、團隊進步、集體成功提供更廣闊、更自由、更富特色的平臺”這三級目標理論而提出的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精引”就是教師引方法、引思路,最重要的是啟迪學生思維,體現教師教的方式的變化;“精練”是指學生概況、提升、總結、拓展及合作、表達、交流、展示等能力的培養,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引”和“練”的精髓是思維的擴展與能力的提升,基本操作流程見下圖。
二、“精引精練”課堂模式在生物課中的運用
1.激活思維
(1)活用情景設置激活學生思維。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圖片、視頻、數據圖表、模擬表演等情景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如《動物資源及保護》一課,可通過在地震中的一條搜救犬在救出32條生命后犧牲的新聞視頻來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產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的強烈共鳴。
(2)巧用問題設疑激活學生思維。有問題也就意味著有思考,教師巧設問題,能夠喚醒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迅速進入問題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結構》一課,先讓同學們做實驗,在通過用顯微鏡看到微觀景象后,再設問:同學們在顯微鏡頭下所看到的小顆粒和小格子是什么呢?這樣學生對細胞形態就不再是空洞的認知,而是通過感官直觀地、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生物體的結構單位是長什么模樣,學生的思維也被激活起來。
(3)恰當布置任務激活學生思維。任務布置有利于教師觀察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通過親自探究和親身體驗,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如《我國動物資源》一課,讓學生去搜集我國的珍稀動物資源作展示、匯報、評比,在展示時的圖片、文字、視頻、PPT等形式,豐富地呈現了學生的思維活動,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素材的能力。
2.思維碰撞
(1)通過預習匯報達到思維碰撞的學習目的。在預習匯報中學生可以互相借鑒,從而達到彌補個人思維的不足的學習目的。如學生在收集珍稀動物資源后的匯報過程中,豐富的作品形式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并達到學生相互學習的效果。
(2)通過合作學習達到思維碰撞的學習目的。在學習中,往往會遇到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而合作學習往往能在同學間的思維碰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如在《遺傳和變異現象》一課中,要判斷兩幅漫畫《鉤鼻子》和《舊磚上剝落的碎片》中鉤鼻子和斷腿有什么不同時,剛開始同學們感覺無從下手,不知是什么意思。這時,就需要同學們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及看法,并在小組的合作交流中達成理解共識。
(3)通過展示達到思維碰撞的學習目的。思維是一個人的內在活動,看不見摸不著,但思維的過程或者效果是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而得以外顯的,如小黑板的使用、小老師的討論結果陳述、分角色答問、互相質疑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的正確與錯誤觀點得到全面呈現,讓問題反饋變得更及時、更直接。如《植物的蒸騰作用》一節,可以把教師的演示實驗改成課外小組實驗,試驗結束后讓學生來匯報實驗現象及結果。當同學們的判斷與匯報小組的結論有差異時,他們就會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從而讓學生間的思維互動、碰撞。
3.思維點撥
(1)通過教師“精引”點撥學生的思維。如在《動物資源的保護》一課中,通過觀看經典視頻《留住江豚的微笑》,讓學生為之動容,從而產生“保護珍稀動物”刻不容緩的想法。教師再趁熱打鐵,抓住學生看完視頻產生的激動情緒,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提出保護動物多樣性的對策。
(2)通過學生助講點撥學生的思維。學生助講有利于其思維與見解利于相互接納,有時學生的見解甚至對突破難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有關遺傳規律性的一道思考題:“小明有酒窩,父親有酒窩,母親沒有酒窩,能否判斷有酒窩為顯性性狀,為什么?”這道題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確實有難度。而在學生的合作學習后,再讓學生助講,用同學的思路引發自己的思維,自然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4.思維拓展
課后延伸是拓展思維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為了對知識加以鞏固并能學以致用,往往需要開展一些拓展練習。如集體備課完成的學案預設、當堂完成學案拓展練習等。
三、“精引精練”課堂模式所帶來的變化
1.集體備課氛圍濃厚
“精引精練”課堂對每個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集中團隊的力量,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集體備課尤其重要。全方位搜集資料、共同研討、寫教案學案、聽課評課、課后反思、二次備課等這些工作成為備課組常態,平時每個老師遇到什么問題都可以在組內積極探討。以前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現在集思廣益,共同發展,備課組的研究氛圍非常濃厚,集體備課的優越性日益顯現。
2.教師行為明顯轉變
“精引精練”課堂模式的推行,讓教師走到了學生中間,和學生并排走或是走在學生后面,當學生的助推者,“滿堂灌”“一言堂”已成為過去,課堂發生了根本改變;教師不再是簡單的“教書匠”,教師的研究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3.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同學們或靜靜地思考,或熱烈地討論,或真誠地互幫互教,我們把課堂真正地還給了學生,同學們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不少學生還當上了小老師,不僅有了自豪感,更是找到了自信,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真正參與到互動學習的進程中。
4.生物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要出成績,課堂是主陣地,課改與成績不是兩個矛盾體,而是相輔相成的。走進生物課堂,時間似乎變得很短。教師精彩的引入和點撥,精準的釋疑和解惑,精簡的講解和指導,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時間在師生思維的碰撞中快速溜走,老師們把課堂的大量時間留給了學生,給了學生充裕的時間去暢想、去發揮。
參考文獻:
[1]何大平.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探討[J].才智,2011(13):117-118.
[2]楊世春.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版),2010(11).
[3]丁 芳.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實踐探索[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