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
摘 要:“國際貿易實務”作為國際貿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其課程目標是幫助學生深化對于交易、合同以及交易后等多個環節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也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當今時代發展國際貿易業務所應當掌握的能力,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相結合的人才。據此,文章針對該門課程與當下時代背景進行了分析,并就具體的課程教學安排進行了探索,希望可以有所助益。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時代;國際貿易;交易
一、“國際貿易實務”與“互聯網+”的簡析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針對貿易進出口基本程序的科目,其課程重點雖然是基本知識的掌握,但是往往需要在事件中才會有更深的理解。國際貿易相對于國內貿易而言,在交易上也具有時效長、涉及范圍廣、政策風險高以及市場波動大等方面的特點,學生在課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識相對復雜,同時也需要相當的實踐水平才算最終掌握。
而“互聯網+”背景下,“國際貿易實務”也需要聯系時代背景,才能讓知識發揮最大的作用。教學工作的開展也可以適當借助網絡工具和電商平臺來開展,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當下全球化貿易的大環境,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去磨煉自身的技能。但是,時代的發展也要求教育教學有相當的進步,不僅是學校策略和方向的規劃,同時還離不開相當的師資教學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完善各方面的條件,教師努力做好“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工作,才能培養具有全面能力的國際貿易人才,在涉外貿易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實現課程教學水平提升的具體措施分析
1.強化師資團隊的教學能力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具有相當的實踐要求,這也說明教師不僅需要相當的理論水平,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幫助學生掌握該項課程的真正技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實踐中發揮應有的成效。當下的國貿專業教師需要充分切合當下的時代發展步伐,幫助教育對象深刻認識當下時代和市場的需求,補足學生技能缺失的部分。然而,部分教師本身就缺乏對市場的實踐經驗和認識,就更應當去學習和實踐,提高自身的素養,不能讓教育教學僅僅停留在傳統的貿易知識體系或簡單的新興貿易名詞解釋上。
2.鼓勵教師對新興行業的探究
國際經貿局勢十分復雜,各國貿易政策和方針的調整也層出不窮,在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重視教學的時效性。教師本身也需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對國際貿易的最新發展動態進行時刻追蹤,及時將國際經貿領域的最新訊息和知識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互聯網+”和“跨境電商”等詞匯的出現,不僅是對新興領域的定義,同時也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解析,需要教師對教學中實踐內容進行豐富。不僅是通過網絡信息資源的搜索來提高名詞解析能力,提高對數據的掌握水平,更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去發現當下市場波動和發展的預期,去對電商平臺的運行和結算模式進行解析。學校對于教師的市場實踐和案例教學需要秉持鼓勵的態度,為教師學習和提升給予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鼓勵人才與時代接軌,教育和市場融合。
3.帶動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理論教學和實踐學習往往是“國際貿易實務”系列課程的重點,也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師的授課往往需要充分的案例分析,有側重的對案例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參與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去,提升案例教學的實效,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教學的針對性,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在不斷的實踐中打磨自身的專業素養,成就自身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體系,這才是以人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身處“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學生也具有相當廣泛的信息渠道。尤其是MOOC 等一系列開放式課堂模式的興起,使得學生的學習資源和方式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因此,身處該環境下的教師也需要強化自身的教學素養,為學生補足所缺失的技能,引導學生更加高效地提升自己,彰顯新時代教育的全新理念。
參考文獻:
[1]喬 哲,張彥玲,胡文杰.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貿易電商化背景的視角[J].職教論壇,2015(32):47-50.
[2]高壽華.跨境電商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路徑探析[J].職教通訊,2016(11):25-28.